二、护理
(一)急救护理
1.熟练掌握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
2.备用状态
各抢救用物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
3.抢救
患者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就地抢救并通知医师。
4.静脉通道
应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
5.谨遵医嘱
按医嘱准、稳、快地使用各类药物。
6.心肺复苏
若患者出现心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二)护理要点
1.给氧用面罩或鼻导管给氧
面罩要严密,鼻导管吸氧时,导管插入要适宜,调节氧流量4 ~6 L/分,每日更换鼻导管一次,以保持导管通畅。如发生急性肺水肿时,立即给患者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同时加用30%乙醇吸氧,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特别是患者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时,应及时用吸引器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发生窒息。
2.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护士应建立静脉通道一至两条。在输液时,输液速度应控制,应当根据心率、血压等情况,随时调整输液速度,特别是当液体内有血管活性药物时,更应注意输液通畅,避免管道滑脱、输液外渗。
3.尿量观察
记录单位时间内尿量的观察,是对休克病情变化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指标。如果患者六小时无尿或每小时少于20 ~30 mL,说明肾小球滤过量不足,如无肾实质变说明血容量不足。相反,每小时尿量大于30 mL,表示微循环功能良好,肾血灌注好,是休克缓解的可靠指标。如果血压回升,而尿量仍很少,考虑发生急性肾功衰竭,应及时处理。
4.血压、脉搏、末梢循环的观察
血压变化直接标志着休克的病情变化及预后,因此,在发病几小时内应严密观察血压,15 ~30分钟一次,待病情稳定后1 ~2小时观察一次。若收缩压下降到80 mmHg(10.7 kPa)以下,脉压小于20 mmHg(2.7 kPa)或患者原有高血压,血压的数值较原血压下降20 ~30 mmHg(2.7 ~4.0 kPa)以上,要立即通知医生迅速给予处理。
脉搏的快慢取决于心率,其节律是否整齐,也与心搏节律有关,脉搏强弱与心肌收缩力及排血量有关。所以休克时脉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心脏功能,同时,临床上脉搏的变化,往往早于血压变化。
心源性休克由于心排血量减少,末梢循环灌注量减少,血流留滞,末梢发生发绀,尤其以口唇、黏膜及甲床最明显,四肢也因血运障碍而冰冷,皮肤潮湿。这时,即使血压不低,也应按休克处理。当休克逐步好转时,末梢循环得到改善,发绀减轻,四肢转温。所以末梢的变化也是休克病情变化的一个标志。
5.心电监护的护理患者入院后
立即建立心电监护,通过心电监护可及时发现致命的室速或室颤。当患者入院后一般监测24 ~48小时,有条件可直到休克缓解或心律失常纠正。在监测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对于频发室早(每分钟5个以上)、多源性室早,室早呈二联律、三联律,室性心动过速、R-on-T、R-on-P(室早落在前一个P波或T波上)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准备各种抗心律失常药,随时做好除颤和起搏的准备,分秒必争,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最后,还必须做好患者的保温工作,防止呼吸道并发症和预防压力性损伤等方面的基础护理工作。
(夏五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