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护理措施

四、护理措施

(一)预防出血或再次出血

1.卧床休息

抬高床头15°~30°以利静脉回流,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保持病房安静,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稳定患者情绪,保证充足睡眠,预防再出血。

2.保持适宜的颅压

(1)预防颅压骤降:颅压骤降会加大颅内血管壁内外压力差,诱发动脉瘤破裂,应维持颅压在100 mmH2O左右;应用脱水药时,控制输注速度,不能加压输入;脑脊液引流者引流速度要慢,脑室引流者引流瓶位置不能过低。

(2)避免颅压增高的诱因,如便秘、咳嗽、癫痫发作等。

3.维持血压稳定

动脉瘤破裂可因血压波动引起,应避免引发血压骤升骤降的因素。一旦发现血压升高,遵医嘱使用降压药,使血压下降10%即可。用药期间注意血压的变化,避免血压偏低造成脑缺血。

(二)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1)安慰患者,嘱患者不可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以利于控制病情。

(2)向患者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解释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是动脉瘤出血所致。

(3)交谈时语言简练、温和、轻松,不要夸大病情,避免造成或加重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

(4)提供真实、准确的医疗程序信息(包括主观信息、客观信息)。

2.体位护理

(1)为防止动脉瘤破裂,指导并监督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2)脑血管造影后嘱患者患肢制动平卧6小时,防止穿刺处出血。

(3)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肢体偏瘫的患者,尽量避免患侧卧位,患肢摆放功能位,加放床档并及时予以翻身,防止压力性损伤形成。

(4)颅压增高患者,呕吐时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3.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低盐、富含纤维素饮食,保证营养供给,防止便秘。

4.症状护理

颅压增高者。

(1)巡视病房1次/15 ~30分钟,观察患者的精神、情绪状态,询问患者有无头痛、眼眶疼痛的表现,及时发现动脉瘤破裂的先兆。

(2)遵医嘱定时观察与记录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当患者出现呕吐时,观察呕吐特点、时间,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并记录。

(3)注意患者排便是否顺利,防止因便秘造成患者的出血或再出血。

(4)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如视、听、运动等功能有无逐渐下降的趋势。

(5)观察患者有无癫痫发作。

(6)动脉造影术后密切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患肢皮肤的温度及血运以及穿刺肢体伤口敷料颜色情况。

(7)遵医嘱控制性降血压时,监测用药效果与反应,一般将收缩压降低10%~20%即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则降低收缩压30%~35%,防止血压过低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引起脑缺血性损害。正确使用甘露醇以达到脱水降颅压的作用,了解用药的效果,使用药物30分钟后注意观察患者症状有无改善。

(三)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

向患者讲述手术的过程,以及术后的确切诊断,告诉患者动脉瘤手术治疗后可治愈。向患者讲解手术后的康复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知识,鼓励患者坚持进行锻炼,逐步达到生活自理,最终回到工作岗位。

2.饮食护理

术后当日禁食,次日给予流质或半流饮食连续3 d,观察患者无异常反应后,改为普食,饮食以清淡、营养丰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为主。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的患者要保证机体的营养需要,给予鼻饲饮食。

3.体位护理

(1)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偏向健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2)清醒后,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头部应处于中间位,避免转向两侧。

4.潜在并发症的护理

1)继发性出血。

(1)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1次/2小时并及时记录,尤其需要注意血压的变化。

(2)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如视、听、运动等功能有逐渐地下降趋势,提示有胸水肿或再出血。

(3)避免一切导致出血的诱发因素,防止出血或再出血的发生。

(4)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及镇静。

(5)限制探视人员,保持病房安静。告诫家属不要刺激患者,以免造成患者情绪波动。

(6)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排便的通畅。

(7)尽量将治疗和护理时间集中,保证患者充分的睡眠。

2)脑缺血及脑动脉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穿刺脑动脉、注射对比剂、手术器械接触动脉等均可诱发脑动脉痉挛,动脉痉挛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发生脑缺血的重要原因。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患者出现头痛、失语、偏瘫等表现,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遵医嘱使用钙通道阻滞药、升压、扩容、稀释血液、控制性降血压等有效的方法,防治脑血管痉挛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