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护理措施

五、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隔离

血液、体液隔离,严格执行艾滋病的消毒、隔离措施。

2.休息

当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机体消耗。症状减轻后可逐步起床活动。病室应安静、舒适、空气新鲜。

3.饮食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注意食物色、香、味,设法促进患者食欲。无法进食者,给予静脉输液,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对症护理

1.对症护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如高热、疼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等进行对症护理。

2.皮肤护理

因艾滋病患者体质虚弱,免疫能力差,易发生继发感染,皮肤就成为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门户,故应加强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另外,卡波西肉瘤可发生在皮肤、黏膜上。护理时应注意。

(1)评估皮肤颜色、温度、完整性,观察口腔、舌、上颚是否出现斑块及破损,肛门周围处皮肤是否出现溃疡。

(2)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经常更换衣服、被褥,穿柔软的内衣,防止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

(3)长期卧床的患者要经常翻身,以防压力性损伤和感染。

(4)皮肤有损伤,应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后,给予微波及药物治疗。

(5)改进营养状况、补充水分,以增加抵抗力及伤口愈合能力。

(三)用药护理

1.对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教育

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时,按时、足量遵医嘱服药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降低疗效及产生耐药性。另外,要告知患者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需要终身服药。

2.观察药物反应

可出现以下不良反应。

(1)胃肠道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

(2)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四肢酸痛、麻木、头痛、多梦等。

(3)皮疹:多在颜面和躯干部出现斑丘疹,伴有瘙痒。

(4)中毒反应:包括中毒性肝损害、骨髓抑制、急性胰腺炎等,一般在治疗2 ~3个月后发生。

(四)心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劝说患者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并帮助患者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所表现出的异常行为及语言不要嘲笑。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个人隐私、人际关系和家庭矛盾等不希望被别人知道的,护士必须严守秘密。

(五)健康教育

1.血液和体液隔离

告知患者及家属做好血液和体液隔离。

2.洁身自爱

要洁身自爱,严禁吸毒。

3.预防

应采取预防或减少机会性感染的措施。

4.终身服药

要按时、足量服药和坚持终身服药。

5.免疫学检查对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应每3 ~6个月做一次临床及免疫学检查,随时就诊,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