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头皮裂伤
头皮裂伤是由锐器或钝器直接作用于头皮所致的损伤。头皮血管丰富,头皮裂伤出血较多,不易自止,易导致血容量不足;头皮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容易隐藏污垢、细菌,损伤后容易导致感染。
(一)临床表现
头皮裂伤患者自觉局部剧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量依裂伤大小及深浅有所不同浅层裂伤,常因断裂血管不能随皮下组织收缩而自凝,故较全层裂伤出血较多。
(二)辅助检查
1.X线平片检查
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像。
2.CT检查
在骨窗缘下可见头皮血肿影像。
(三)治疗原则
头皮裂伤的紧急处理主要是止血。最常用的方法是加压包扎,然后在有条件的地方将伤口清创缝合。清创时要注意将帽状腱膜下的毛发等异物完全清除,否则容易导致其后的伤口感染。由于头皮血供丰富,愈合能力强,故头皮裂伤均应争取一期缝合。有的伤口在3 d以内,只要无明显的化脓性感染,也应争取在彻底清创后一期缝合。
(四)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家庭状况、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入院方式等。了解受伤经过、受伤时间、原因,暴力大小、性、方向、着力点及次数,头皮是静止还是运动状况下受伤;受伤后的表现,有无癫痫发作等。了解患者及家族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癫痫等疾病,是否由此跌倒而引起脑损伤;患者有无各种血液病的出血史,其他脏器的严重疾病史、有无某种药物或食物过敏,有无家族遗传性疾病。是否服用过阿司匹林等抗血凝药,有无接受过治疗及具体用药情况。有无吸烟、饮酒史,饮食习惯及排泄状态。了解患者在疾病各个阶段的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以便采取不同的连续的护理支持系统,满足其需要。
2.身体状况
了解出血情况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判断有无血容量不足。
3.心理-社会状况
(1)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发生后的心理反应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2)评估患者及家属是否得到相关的健康教育。
(3)评估费用支付方式,是否存在法律纠纷。
(4)评估有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便调动一切有利患者康复的因素。
(5)评估患者的个性特征,患者角色是否正常,以便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五)护理诊断
1.疼痛
与头皮裂伤有关。
2.潜在并发症
感染。
3.血容量不足的危险
与头皮裂伤后大量出血,血量补充不及时有关。
4.自我形象紊乱
与脑损伤后皮肤组织完整性受损,肢体功能障碍及长期卧床有关。
(六)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的普通饮食,限制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2.体位护理
采取自动卧位。
3.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出血较多、受伤当时情景的刺激而产生恐惧心理。
(1)迅速处理创口,及时清理血迹,使患者感到得到了妥善的治疗、护理。
(2)主动将可能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威胁作适当说明,并给予安全暗示和保证。
(3)指导患者学习身心放松、深呼吸并想象手心发热,以缓解恐惧心理。
(4)关心体贴患者,动作轻柔熟练,态度和蔼,使患者感到危险情境消除或减弱,增强安全感。
4.疼痛护理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
(1)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敏锐地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脸色苍白、紧皱眉头、咬紧牙关、握紧拳头及深沉的呻吟等都提示疼痛显著。
(2)恰当地向患者解释疼痛的机制,并显示出理解患者的痛苦,安慰患者。
(3)对行为反应过激的患者,要进行耐心劝解,以防止影响其他患者;对强克制的患者,给予鼓励,并允许其呻吟;对疼痛强度突然改变,严重的持续疼痛的患者,应慎重对待,以免发生器质性改变。
(4)分散患者注意力,如听收音机、聊天、看电视等,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感受性。
(5)遵医嘱给予镇静、镇痛药,减轻疼痛。
5.伤口护理
(1)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
(2)仔细清洗伤口及周围血迹,协助医师行清创缝合术。
(3)出血不止者予加压包扎止血,避免失血过多,必要时予补液、输血处理。
(4)遵医嘱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按时使用抗生素。
6.潜在并发症:感染的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感染的征象,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2)枕上垫无菌巾,保持伤口敷料干燥间定,如有渗湿、污染及时更换。
(3)监测体温,每4 ~8小时1次。
(4)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5)指导患者避免搔抓伤口,不合作者适当约束四肢。
(七)健康教育
1.家属配合
指导家属鼓励患者正视现实,并安慰、开导患者,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消除负性心理。
2.增强抵抗力
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
3.避免搔抓伤口
避免搔抓伤口,可用75%乙醇或络合碘消毒伤口周围,待伤口痊愈后方可洗头。
4.形象受损者
可暂时戴帽、戴假发修饰,必要时可行整容、美容术。
5.及时救治
如出现伤口发红、渗液、积液,不明原因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