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护理措施

五、护理措施

(一)隔离与消毒

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医院的隔离消毒制度及病毒性肝炎的隔离的意义及具体的消毒措施,使其自觉遵守。

1.甲型肝炎、戊型肝炎

隔离3周,密切接触者应观察6周。

2.乙型肝炎

按血液/体液隔离要求进行隔离,患者症状、体征好转后可出院,再以家庭隔离方式隔离至HBsAg和HBVDNA转阴。有HBV复制标志的患者不得献血、从事餐饮业及托幼职业。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处理同乙型肝炎。

3.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物

如餐具、便具、医疗器械等应进行彻底消毒。粪便用漂白粉消毒,用具及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尽量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二)休息

急性肝炎早期应强调卧床休息(以1个月为宜),至症状明显减轻后逐渐增加活动,以不引起疲劳及肝功能波动为度;待症状消失、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时可出院,但仍需休息1 ~3个月后方可恢复工作,并定期随访1 ~3年。慢性肝炎在病情活动期应适当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从事轻工作,但应注意动静结合,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待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达3个月以上者,可恢复正常工作,但应避免过劳,且需随访1 ~2年。重症肝炎应强调绝对卧床休息,使患者尽量较少体力消耗。

(三)饮食护理

1.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

急性肝炎患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蛋白质每日1.0 ~1.5 g/kg,糖类250 ~400 g/d,以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慢性肝炎患者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以每日1.5 ~2.0 g/kg为宜,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牛奶、鸡蛋、瘦猪肉、鱼等。肝炎患者不宜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以免诱发糖尿病和脂肪肝。

2.食欲差且呕吐频繁者

应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酌情调配饮食。严重者应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静脉输液。

3.重症肝炎患者

应严格限制蛋白质低于20 g/d,昏迷者禁食蛋白质。进食不足者,可遵医嘱予鼻饲或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溶液。

4.腹腔积液者

有腹腔积液者应限制钠盐摄入,采取低盐(小于2 g/d)或无盐(小于0.5 g/d)饮食。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腹腔穿刺放腹腔积液治疗。

(四)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和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根据患者的不同性格予以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使其尽快适应。及时向患者介绍疾病的一般知识及传播途径,使其了解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预后以及隔离的目的、意义、方法,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鼓励同病室的病友互相交流,在不影响休息的情况下,多听轻音乐有助于心态稳定。

(五)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

观察生命体征,每日测体温4次,注意体温变化规律。

2.皮肤、巩膜黄染

观察皮肤、巩膜黄染情况,注意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血,有无皮肤瘙痒等症状。

3.饮食、饮水

观察饮食、饮水情况,有无呕血、黑便,以及量、色、次数,备好抢救药品和用品。

4.腹腔积液变化情况

观察腹腔积液变化情况,每日准确测量腹围和体重,详细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痛等腹腔感染的症状。

5.精神状况

观察精神状况,注意有无性格、行为的异常及有无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嗜睡、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的表现。

(六)对症护理

1.发热者

有发热者应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2.皮肤瘙痒者

有皮肤瘙痒者,可给予温水擦浴,并告知患者不要抓伤皮肤,严重者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3.腹胀者

有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如牛奶、豆制品等)的摄入。有腹泻者应给予少渣、少纤维、低脂肪的流食或半流食饮食。有恶心呕吐时,应及时清理呕吐物,并严格进行消毒处理,如呕吐频繁者可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

4.大量腹腔积液者

大量腹腔积液者,应观察腹腔积液变化情况,特别是观察有无心悸、呼吸困难等情况。患者予以半卧位,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运动,可改善呼吸困难症状;轻度腹腔积液者可取平卧位,以增加肝血流量。

(七)潜在并发症的预防

1.预防出血的发生

(1)观察出血倾向,如注射部位有无瘀斑,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黑便、便血等情况。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

(2)及时检测血常规、血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等。

(3)嘱患者勿用手挖鼻孔,以免损伤黏膜引起出血,如有鼻出血时,可用0.1%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或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鼻腔止血;修剪指甲,勿用力抓皮肤;注射或静脉输液后针眼按压时间需延长以防止皮下出血。

(4)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慌、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常提示消化道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备好抢救药物及用品,做好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

2.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1)去除肝性脑病发作的诱因:嘱患者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给予导泻、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禁用肥皂水灌肠);避免高蛋白质饮食;及时处理上消化道出血;避免大量排钾利尿和大量放腹腔积液;慎用止痛、镇静、麻醉等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2)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行为、性格改变及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前驱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发生肝性脑病时,应予绝对卧床,专人守护,必要时予以保护性约束,即刻遵医嘱准确、及时应用降血氨药物,积极做好肝性脑病的护理。

3.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1)消除诱因,如大出血、感染、电解质失衡,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

(2)密切观测尿量,准确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及时采血送检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pH值、血钾、血钠、血钙等,检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严格控制水、钠、高蛋白质的摄入。

(3)当大量腹腔积液者出现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等表现时,提示可能并发肝肾综合征,应做好肝肾综合征的护理。

4.预防感染的发生

(1)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血常规及排泄物等变化,注意腹痛、腹部评估情况,及时向医生提供疾病信息。

(2)保持病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及温、湿度适宜(温度为18 ~22℃,湿度为50%~60%),必要时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

(3)做好口腔护理,重型肝炎患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口腔与肺部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及餐具的清洁消毒,防止肠道感染。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4)出现口腔、肺部、腹部感染情况后,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遵医嘱运用有效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