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护理措施

七、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体位

协助呼吸困难的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前倾坐位,提供床头桌便于伏案休息。

2.营养膳食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保证营养合理,限制钠盐摄入。

3.卧床休息

心前区疼痛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用力咳嗽、深呼吸或突然改变体位,以免引起疼痛加重。

4.注意保暖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防止呼吸道感染,以免加重呼吸困难症状。

(二)病情观察

1.定时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

了解患者心前区疼痛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心脏压塞的表现。

2.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

有无呼吸浅快、发绀等,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明显下降、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心动过速,甚至休克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做好心包穿刺的准备工作。

3.低血钾

对水肿明显和应用利尿剂治疗的患者,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水肿部位的皮肤变化,观察有无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心律不齐等低血钾表现,定期复查血清钾,出现低钾血症时遵医嘱及时补充氯化钾。

(三)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非甾体抗感染药,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出血等副作用。若疼痛严重,可适量应用吗啡类药物。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结核、抗肿瘤等药物,观察药物疗效与副作用。控制输液滴速,防止加重心脏负担。

(四)心包穿刺术的护理

1.术前护理

术前备齐用物,向患者解释手术的意义、必要性、操作过程、术中配合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解除思想顾虑,必要时可于术前半小时服用少量镇静剂;建立静脉通路,备用阿托品,以备术中发生迷走反射时使用;术前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确定积液量和穿刺部位;择期操作者可禁食4 ~6 h;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2.术中护理

术中嘱患者勿咳嗽或深呼吸;严格无菌操作,抽液过程中注意随时夹闭胶管,防止空气进入心包腔;抽液要慢,首次抽液量不超过200 mL,若抽出新鲜血液,应立即停止抽液,观察有无心脏压塞征象,准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记录抽液量、性质,按要求送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面色、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3.术后护理

术毕拔针后,于穿刺部位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液,渗液较多时应更换无菌纱布;穿刺后2 h内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心脏压塞症状有无缓解;心包引流者做好引流管护理,记录心包积液引流量。待间断每日心包抽液量小于25 mL时拔除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