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护理措施

六、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癫痫发作的患者

应注意观察发作前的征兆、持续时间及发作类型。

3.颅内低压症状

注意观察有无颅内低压症状。

4.手术治疗

早期发现继发性颅内出血和颅内高压,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5.继发脑神经损害

早期发现继发脑神经损害,及时处理。

(二)预防颅内感染

1.体位护理

患者取半坐卧位,头偏向患侧,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至颅底,促使脑膜形成粘连而封闭漏口,待脑脊液漏停止3 ~5 d后可改平卧位。如果脑脊液外漏多,应取平卧位,头稍抬高,以防颅压过低。

2.保持局部清洁

每日2次清洁、消毒外耳道、鼻腔或口腔,注意消毒棉球不可过湿,以免液体逆流入颅内。劝告患者勿挖鼻、抠耳。

3.预防颅内逆行感染

脑脊液漏者,禁忌堵塞、冲洗鼻腔、耳道和经鼻腔、耳道滴药,禁忌做腰椎穿刺脑脊液鼻漏者,严禁从鼻腔吸痰或放置鼻胃管。注意有无颅内感染迹象,如头痛、发热等。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4.避免颅压骤升

嘱患者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等,以免颅压骤然升降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

(三)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1.脑脊液漏

患者鼻腔、耳道流出淡红色液体,可疑为脑脊液漏。但需要鉴别血性脑脊液与血性渗液可将血性液滴于白色滤纸上,若血迹外周有月晕样淡红色浸渍圈,则为脑脊液漏;或行红细胞计数并与周围血的红细胞比较,以明确诊断。另外,还应区别血性脑脊液与鼻腔分泌物。根据脑脊液中含糖而鼻腔分泌物中不含糖的原理,用尿糖试纸测定或葡萄糖定量检测以鉴别是否存在脑脊液漏。在鼻前庭或外耳道口松松地放置棉球,随湿随换,记录24小时浸湿的棉球数,以估计脑脊液外漏量。有时颅底骨折虽伤及颞骨岩部,且骨膜及脑膜均已破裂但鼓膜尚完整时,脑脊液可经耳咽管流至咽部进而被患者咽下,故应观察并询问患者是否经常有腥味液体流至咽部。

2.颅内继发性损伤

颅骨骨折患者可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继发胸水肿导致颅压增高。脑脊液外漏可推迟颅压增高症状的出现,一旦出现颅压增高的症状,救治更为困难。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及肢体活动等情况,以及时发现颅压增高及脑疝的早期迹象。

3.颅内低压综合征

若脑脊液外漏多,可使颅压过低而导致颅内血管扩张,出现剧烈头痛、眩晕、呕吐、畏食、反应迟钝、脉搏细弱、血压偏低。头痛在立位时加重,卧位时缓解。若患者出现颅压过低表现,可遵医嘱补充大量水分以缓解症状。

(四)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有脑神经损伤导致视力、听力、嗅觉损害以及面部周围性瘫痪者,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加强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