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护理评估

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病史

询问患者有无周期性间歇发作;询问起病的方式、发热程度及伴随症状。

2.流行病学资料

近期内是否在疟疾流行区、流行季节居住或停留过;近年来有无疟疾发作史;近期内有无输血史。

(二)身体状况

潜伏期:间日疟10 ~20 d,三日疟24 ~30 d,恶性疟7 ~12 d,卵形疟13 ~15 d。

1.典型发作

其特点是周期性间歇性发作,分三个阶段。

1)症状。

(1)寒战期:畏寒、寒战、面色苍白、唇指发绀、肢体厥冷、脉快有力,持续10 min至2 h。

(2)高热期:体温达40℃以上,头痛、全身酸痛、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脉快有力,持续2 ~6 h。

(3)大汗期:高热之后全身大汗淋漓,体温降至正常,症状消失,但感疲乏、嗜睡,此期2 ~3 h。以上发作过程,间日疟隔日一次,三日疟隔两天一次,恶性疟则热型不规则,无明显间歇。

2)体征:各型疟疾多次发作后脾可明显增大并有压痛,慢性患者脾质地变硬,肝常同时增大并有压痛;反复发作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尤以恶性疟更为严重,偶可发生溶血性黄疸;间日疟和三日疟,鼻唇部常见有单纯疱疹。

2.凶险发作

多见于恶性疟。

(1)脑型:急起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谵妄和抽搐、精神错乱等,严重者可发生胸水肿、脑疝、呼吸衰竭而死亡。

(2)过高热型:持续高热可达42℃,谵妄继之昏迷、抽搐,可在数小时内死亡。

3.复发

复发是指初发后血中疟原虫已完全消失,因过劳、受凉等致机体免疫力减退时,肝细胞内疟原虫再次侵入红细胞而引起的发作。复发时症状较轻。间日疟常有复发,而恶性疟、三日疟和输血疟疾无复发。

4.输血疟疾

由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而引起的疟疾称为输血疟疾。输血疟疾治疗后一般无复发。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疟疾多次发作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单核细胞比例增高。

2.疟原虫检查

(1)血液涂片:血液涂片查疟原虫是疟疾确诊的最可靠方法。应在寒战或发热初期采血。

(2)骨髓穿刺涂片:阳性率高于外周血涂片。

3.血清学检查

检测抗疟抗体,对疟疾做回顾性诊断、献血员检查、流行病学调查、防治效果考核等有一定辅助价值。

4.PCR检测

PCR检测可检测到疟原虫的存在,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四)心理及社会资料

疟疾初次发作时,因起病急骤,患者常有紧张心理;间日疟患者因多次复发而出现焦虑;恶性疟则因病情严重,易产生恐惧心理。

(五)治疗要点

疟疾的治疗要点如下。

1.控制临床发作,消灭红细胞内期裂殖体

常用氯喹,口服,每片0.25 g,首次4片,6 h后服2片,第2 d、第3 d各服1次;另外,还可选用奎宁、青蒿素。

2.预防

常用乙胺嘧啶,每片6.25 mg,成人每日顿服8片,连服2 d。

3.防止复发

使用伯氨喹口服,成人每日3片,连用8 d,主要是杀灭红细胞外期疟原虫。

4.抗疟联合治疗

常首选氯喹与伯氨喹合用,亦可选择奎宁与伯氨喹合用。

5.凶险型疟疾的治疗

该型疟疾需快速、足量使用有效的抗疟药物,尽快给予静脉滴注,如可用二盐酸奎宁或用蒿甲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