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脑栓塞

二、脑栓塞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血流中异常的固体、液体、气体)随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造成血流中断而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只要产生栓子的病源不消除,脑栓塞就有复发的可能。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脑栓塞的栓子来源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性3大类。

1.心源性

是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因,约一半以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其他心脏病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瓣膜上的炎性赘生物易脱落。心肌梗死或心肌病时,心内膜病变形成的附壁血栓脱落均可形成栓子。

2.非心源性

常见为主动脉弓及其发出的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附着物脱落、败血症或肺部感染性脓栓、脂肪栓子、气体栓子、癌性栓子、寄生虫虫卵栓子、异物栓子等均可引起脑栓塞。

3.来源不明性

约30%的脑栓塞不能明确原因。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询问有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动脉粥样硬化、败血症等病史。

2.身体状况

脑栓塞的发病年龄不一,风湿性心脏病引起者以中青年为多,冠心病及大动脉病变引起者以中老年居多。起病急骤,是脑栓塞的主要特征,在数秒或很短的时间内症状发展到高峰。常见的症状有局限性抽搐、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意识障碍较轻且恢复较快。严重者可突发昏迷、全身抽搐,因胸水肿或颅内出血形成脑疝而死亡。

3.辅助检查

(1)脑CT检查:一般于24~48 h后出现低密度灶。病程中如低密度区中有高密度影,则提示为出血性梗死。

(2)胸片X线检查:有助于发现引起栓塞的病因。

(3)脑脊液检查:感染性梗死者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加,出血性梗死者可见红细胞,脂肪栓塞时可见脂肪球。

(4)颈动脉和主动脉超声检查:可发现有不稳定斑块。

(三)心理社会状况

见本节“脑血栓形成”相关内容。

(四)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见本节“脑血栓形成”相关内容。

(五)治疗原则

脑栓塞的治疗包括脑部病变及引起栓塞的原发病两方面。脑部病变的治疗与脑血栓形成相同;因心源性脑栓塞的出血性梗死区极易出血,所以抗凝治疗必须慎用,即使使用也应待急性期过后为宜。原发病的治疗主要在于根除栓子来源,防止脑栓塞复发。因此防治心脏病等各种原发病是预防脑栓塞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护理目标

见本节“脑血栓形成”相关内容。

(七)护理措施

见本节“脑血栓形成”相关内容。

(八)健康教育

见本节“脑血栓形成”相关内容。

(庞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