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护理措施

四、护理措施

(一)发作前的预防护理

1.安静的环境

将患者安排在安静的房间,避免外界刺激,避免引起患者情绪激动的一切因素。

2.癫痫发作

应随时注意有无癫痫发作,24小时有陪护,无人陪伴不能单独沐浴或外出。

3.发作先兆

注意观察患者发作时的先兆,及时采取医疗、护理措施,预防跌倒。

4.抢救物品准备

患者床旁应备好发作时的抢救物品与药品,如压舌板、开口器、舌钳、氧气装置及抗癫痫药品等。

5.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使患者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兴奋。

(二)发作时的护理

1.陪伴患者

切忌离开患者,边采取措施边呼叫他人同时急救。

2.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头转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呕吐物反流气管而窒息,立即给予吸氧。

3.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发作的情况,并详细记录全过程。应特别注意意识与瞳孔的变化、眼球凝视和转头方向,以及抽搐的部位、持续时间等。

4.松解异物

发作时注意保护头部和四肢,摘下眼镜、义齿,解开过紧的衣领。

5.自我防护

患者全身大发作时,护士做好自我防护,且有处理大发作操作经验,可考虑用缠有纱布94的压舌板置于患者的上下臼齿之间,以免患者咬伤舌或被患者咬伤。

6.避免用力按压

抽搐时勿用力按压抽搐的肢体,避免骨折和脱臼。

7.防坠床

床旁有人保护,加床挡,防止坠床。

8.精神运动性发作的患者

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的患者,注意保护,防自伤、伤人或走失。

9.暗化病室

暗化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对患者进行强烈声、光刺激。

(三)发作后的护理

1.清洁衣物,避免感冒

患者发作时常大汗淋漓、尿便失禁,发作后应及时擦干,更换清洁内衣裤,预防感冒。

2.人工呼吸

抽搐停止后,呼吸如未恢复,应行人工呼吸。

3.卧床休息

抽搐发作后应卧床休息。

(四)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或称癫痫状态,传统定义认为癫痫持续状态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目前观点认为,如果患者出现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5分钟以上即有可能发生神经元损伤,对于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的患者,若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就该考虑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并须用抗癫痫药物紧急处理。癫痫状态是内科常见急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因高热、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或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导致永久性脑损害,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任何类型的癫痫均可发生癫痫状态,其中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最常见,危害性也最大。

患者大发作连续不止,每次发作后尚未清醒又紧接着发作。此为危象,不及时处理可致死亡。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及发作控制情况,如用药后效果不好,应加大剂量或更换药物。

1.药物使用

一些药物需根据患者呼吸、血压、心率变化及发作情况控制使用。

2.降低颅压

持续抽搐致缺血、缺氧导致胸水肿、颅内压增高时,应用脱水药降低颅压。

3.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无自主呼吸者,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4.电解质平衡

静脉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5.预防感染

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

6.口腔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7.皮肤护理

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力性损伤发生。

(五)用药护理

1.静推速度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使用地西泮静推速度宜慢不宜快。

2.管道通畅及皮肤有无渗液

静脉使用抗癫痫药物注意观察管路是否通畅,穿刺处皮肤有无渗液。

3.知识宣讲

口服使用抗癫痫药物,要向家属及患者做好药物注意事项宣教,切记遵医嘱服药,不能私自停药、加药、减药,并根据医嘱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药浓度。

4.不良反应

观察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如静注苯妥英钠时,可致血压下降及心律失常,需密切监控;应用卡马西平的患者,20%可发生白细胞减少至4×109/L以下,应定期化验血象。

5.密切观察

观察药物疗效,以便医师及时更改治疗方案。

6.随访

观察或随访患者是否长期坚持服药。

(六)饮食护理

癫痫发作频繁者,宜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昏迷患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每日饮水量在1500 mL左右。生活中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大量甜食。

(七)心理护理

癫痫患者因其发作为长期反复,同时经常伴有跌倒造成的外伤、舌咬伤等意外事件,对患者的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往往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的心理,而癫痫患者发作诱因之一为情绪波动,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其焦虑,利于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