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

【护理】

1.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留陪一人,做好解释工作。

2.病情观察

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评估双下肢肌力及感觉的恢复情况,运动及感觉障碍平面是否上升;注意应用激素类药物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胃部疼痛不适和柏油样大便等应激性溃疡所致消化道出血情况;遵医嘱监测血糖情况,有无心慌、乏力、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情况出现。

3.安全护理

保持床单整洁、干燥、无渣屑,防止感觉障碍的身体部位受压或机械刺激。避免高温或过冷刺激,慎用热水袋或冰袋,防止烫伤、冻伤。肢体保暖需用热水袋时,应外包毛巾,水温不宜超过50℃,且每30分钟查看,更换一次部位。患者卧床后,床铺要有保护性床栏,走廊、厕所要装扶手,以方便患者起坐、扶行。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患者最好穿防滑软橡胶底鞋,在行走时不要在其身旁擦过。肌力下降的患者不要自行打开水或用热水瓶倒水,防止烫伤;行走不稳或步态不稳者,选用三角手杖等合适的辅助工具,并有人陪伴,防止受伤。

4.生活及康复护理

帮助患者建立舒适卧位,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翻身、拍背的重要性,协助翻身拍背,按摩关节及骨隆突部位。鼓励患者摄取充足的水分和均衡的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协助洗漱、进食、如厕、沐浴和穿脱衣服等,增进舒适感和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求。本病恢复时间长,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锻炼。肌力开始恢复后应加强肢体的被动与主动运动,告知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的重要性,训练的内容与开始的时间。早期康复有助于抑制和减轻肢体痉挛姿势的出现与发展,能预防并发症、减轻致残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首先,重视患侧刺激,不在患侧输液。第二、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正确的卧姿可以减轻患肢的痉挛、水肿、增加舒适感。不在足部放置坚硬物体,不同的体位均应备数个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软枕以支持。避免被褥过重或太紧等。第三,进行每个关节的被动活动,可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畸形。

5.健康教育

加强营养,多食瘦肉、鱼、豆制品、新鲜蔬菜等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忌吃油炸、油煎食物,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限制饮酒,每天食盐<6 g。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包括各种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及各种含糖饮料等。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物。双胍类药物不良反应有腹部不适、口中金属味、恶心、畏食、腹泻等,餐中或餐后服药或从小剂量开始可减轻不适症状。教会患者识别低血糖症状及处理办法。低血糖的临床表现有:肌肉颤抖、心悸、出汗、饥饿感、软弱无力,紧张、焦虑、性格改变、神志改变、认知障碍,严重时发生抽搐、昏迷。一旦确定,应尽快给予糖分补充,解除脑细胞缺糖症状。告知患者及家属预防措施,如不能随意更改和增加降糖药物及其剂量。活动量增加时,要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并及时加餐。患者应随身携带一些糖块、饼干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