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护理评估

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病史

(1)询问患者有无发热、热型及持续时间。

(2)患者有无嗜睡、昏睡、谵妄或昏迷等意识障碍症状。

(3)患者有无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或惊厥表现。

(4)体格检查时注意患者呼吸频率、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等。

2.流行病学资料

询问居住地蚊虫密度及蚊虫叮咬史,近期是否接种过乙脑疫苗,以往是否患过乙脑等。

(二)身体状况

乙脑潜伏期为4 ~21 d,一般为10 ~14 d。

1.初期

病程第1 ~3 d。起病急,体温在1 ~2 d内升高达39 ~40℃,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多有精神倦怠或嗜睡,少数患者可有颈强直或抽搐。

2.极期

为病程的第4 ~10 d。初期症状加重。

(1)持续高热:这是乙脑必有的症状,体温常高达40℃以上,多呈稽留热型,持续7 ~10 d,重者可达3周。发热程度越高、热程越长者,病情越重。

(2)意识障碍:这是乙脑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嗜睡、昏睡、谵妄或昏迷。意识障碍多发生于病程的第3 ~8 d,通常持续1周左右,重者可达4周以上。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者,病情越重。

(3)惊厥或抽搐:这是乙脑严重症状之一,多见于病程的第2 ~5 d。主要由于高热、脑实质炎症、胸水肿、脑疝或脑细胞缺氧所致。一般先出现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出现肢体阵挛性抽搐或全身强直性抽搐,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均伴有意识障碍。频繁抽搐导致发绀,甚至呼吸暂停,使脑缺氧和胸水肿加重。

(4)呼吸衰竭:这是乙脑最严重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见于重症和极重症患者。多因脑实质炎症抑制呼吸中枢,或胸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或脑疝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少数可因低血钠性脑病引起,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及幅度不均,如呼吸表浅、双吸气、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等;也可因呼吸道阻塞,或并发肺炎,或脊髓受损导致呼吸肌麻痹而出现周围性呼吸衰竭,表现为胸式或腹式呼吸减弱、呼吸困难、发绀等。

(5)其他表现:因脑实质损害部位的不同可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阳性、布鲁津斯基征阳性)、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吞咽困难、失语、听觉障碍、肢体瘫痪、精神异常等;胸水肿明显时可有剧烈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3.恢复期

多数患者于发病10 d后进入恢复期,大多于2周内完全恢复。重症患者恢复较慢,少数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4.并发症

乙脑并发症的发生率大约为10%,以支气管肺炎最多见,还可有肺不张、败血症、尿路感染、压力性损伤、消化道出血等。

(三)心理及社会资料

刚清醒的患者其思维能力及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均较差,感情脆弱,易哭、易激动;有功能障碍和有后遗症者,常可引起患者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多在(10 ~20)×109/L,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达80%以上,随后淋巴细胞增多。

2.脑脊液

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混,白细胞计数常在(50 ~500)×109/L以上,分类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偏高,蛋白质轻度增加。少数病例于病初脑脊液检查正常。

3.血清学检查

发病后血及脑脊液中可出现特异性IgM抗体,最早在病程的第4 d出现。血清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五)治疗要点

本病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做好高热、惊厥、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的处理是抢救患者、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对于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高热伴抽搐者可采用亚冬眠疗法。惊厥或抽搐的处理措施是去除病因和镇静止痉,镇静剂首选地西泮。中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处理措施是使用脱水剂和血管扩张剂(如东莨菪碱)改善微循环、减轻和消除胸水肿,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使用呼吸兴奋剂。有后遗症者酌情给予针灸、理疗、按摩、高压氧治疗及功能锻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