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贫血的两种类型
孕期贫血的两种类型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孕期最常见的贫血,一般从怀孕5~6个月开始发生。缺铁性贫血大多发生于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未能满足供应的特殊情况下,怀孕就是其中之一。
到了怀孕晚期血容量大约增加1300毫升,血液被稀释,红细胞数的血色素相对性减少,这是孕期贫血的主要原因。很多准妈妈在怀孕前因月经失血,造成怀孕后体内存贮量不足,而胎盘和胎儿的发育都需要增加血液量,以至铁的供给量要达到怀孕前的两倍;加上准妈妈怀孕后胃酸减低也影响了饮食中铁的吸收,而怀孕后又未能通过饮食摄取足量的铁。以上多种因素,均使准妈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另一种类型为叶酸缺乏性贫血。叶酸性贫血又称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怀孕后身体缺乏叶酸而引起。怀孕后,准妈妈的身体对叶酸的需求量由孕前50~100微克增加到150~300微克,但因为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而影响了体内对叶酸的摄入。加之怀孕期叶酸由尿中的排出量增加,如果动物性蛋白质和新鲜蔬菜进食得少,就更容易使叶酸缺乏,因此引发叶酸性贫血。
因此有叶酸缺乏性贫血的准妈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多吃含铁量高的食物。怀孕早期,就要开始注意多吃瘦肉、家禽、动物肝脏及动物血(鸭血、猪血)、蛋类等富含铁的食物。豆制品含铁量也较多,肠道的吸收率也较高,也要注意摄取。主食多吃面食,面食较大米含铁多,肠道吸收也比大米好。
2.水果和蔬菜不仅能够补铁,所含的维生素C还能促进铁在肠道的吸收。因此,在吃富含铁的食物的同时,也要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这样可以很好地起到补铁作用。
3.多吃叶酸含量高的食物。从怀孕前3个月开始服用叶酸增补剂,直到怀孕后3个月为止。饮食上注意进食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肝脏、肾脏、绿叶蔬菜及鱼、蛋、谷物、豆制品、坚果等。并且,在烹调时注意不要温度过高,烹调时间也不宜太久。
4.烹调时多使用铁炊具。做菜时尽量使用铁锅、铁铲,这些传统的炊具在烹制食物时,会产生一些小碎铁屑溶解于食物中,形成可溶性铁盐,容易让肠道吸收。
5.服用维生素。维生素C含量高能够促进铁元素的吸收,多吃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或者补充维生素片也是必不可少的。
6.按时去做产前体检。至少要在怀孕的中期和后期检查两次血色素,多次反复化验,能够及早发现贫血,采取相应措施纠正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