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坐月子怎样预防中暑

夏天坐月子怎样预防中暑

我国的七八月份正是盛夏时分,新妈妈最怕在这个时候分娩,可有时宝宝的降生又身不由己。因为听说新妈妈“坐月子”时不能“受凉吹风”,要穿得暖和,否则月子里受凉就会得病。于是,很多新妈妈就是在盛夏也要捂着,身穿长衣、长裤,紧缚袖口、裤脚,紧闭门窗,睡觉时还要盖严被子,既不许外出乘凉,也不敢用扇子扇风,产房里变得高温、潮湿、空气不流通,结果使新妈妈的汗腺处于麻痹状态,丧失排汗功能,体内产生的热能不能及时排出而在体内蓄积,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加上产褥期新妈妈身体虚弱,对高温、潮湿和空气不流通的环境适应能力比孕前有所降低,在这样的环境里特别容易中暑。这种状况在农村特别多,因为农村传统观念比较顽固,加上住宅通风降温条件不好,更容易中暑。正常情况下,人体有几种散热方式:对流和蒸发等。而且受大脑体温中枢的调节,使人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7℃。当外界环境的温度低于37℃时,人体除了靠呼吸和排泄散发一部分热能外,主要靠皮肤的蒸发和空气对流散热。如果周围环境温度较高,气温接近身体表面的温度,通过蒸发和对流来散热就显得困难了。这时正常人全靠大量出汗来散热,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新妈妈如果有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多汗、四肢无力等迹象出现,即使体温正常,也可能是中暑的先兆。这时,要采取措施,使室内通风、降温,给新妈妈口服十滴水、人丹或藿香正气水(丸、片)(具体情况,请遵医嘱),以上中暑的症状一般都会消失。如果处理不及时,新妈妈的病情就会加重,出现面色潮红、皮肤湿冷、大量出汗、胸闷心慌和恶心呕吐,体温可以上升到38.5℃,全身布满痱子,但神智还是清醒的、这时候,新妈妈已经处于轻度中暑的状态。因此,家属应当赶快把患者转移到通风凉爽的地方,敞开前胸,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在新妈妈的额、颈、腋窝和腹股沟等处,也可用冰水或白酒浸擦全身,以便尽快地降低患者的体温。同时,给患者喝一些凉盐开水和盐汽水等,并抓紧时间将病人送到医院救治。如果上述中暑症状仍没能及时发觉和处理,病情就会急剧发展到重度中暑。患者出现昏迷、抽搐、呼吸短促、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可高达40℃以上,严重时可导致新妈妈出现生命危险。因此,新妈妈在夏天“坐月子”时要注意预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