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词三首①

白纻词三首

[原文]

江南烟水多白凫,群飞哑哑烟际呼。美人窈窕为君娱,蜀罗吴毅曳华裾,修眉星的妍且都。明镫摇映丹唇朱,清歌错落大小珠。折腰流盼意态殊,乍进欲退心踌躇。芙蕖灼灼回双趺,仙佩丁丁鸣六铢。烛残月暗漏滴壶,宛转为君开绣襦

[注释]

①〔惠注〕《晋书·乐志》:“《白纻舞》。”按:舞辞有巾袍之言。纻本吴地所出,宜是吴舞也。晋《俳歌》又云:“皎皎白绪,节节为双。”吴音呼绪为纻,疑白纻即白绪也。葛立方《韵语阳秋》:“《宋书·乐志》有《白纻舞》。《乐府解题》举白纻曰:‘质如轻云色如银,制以为袍馀作巾,袍以光躯巾拂尘。’王建云:‘新缝白纻舞衣成,来迟邀得吴王迎。’元稹云:‘西施自舞王自管,白纻翩翩鹤翎散。’”则白纻,舞衣也。〔金注〕《南齐书·乐志》曰:“《白纻歌》,周处《风土记》云:吴黄龙中童谣云:‘行白者,君追汝,句骊马,’后孙权征公孙渊,浮海乘舶,舶,白也。今歌和声犹云‘行白纻’焉。”《唐书·乐志》:“梁武帝令沈约改其辞为四时《白纻歌》,今中原有《白纻词》,与此全殊。”  ②〔金注〕《尔雅》:“鸍,沈凫,似鸭而小。”  ③〔惠注〕《焦氏易林》:“凫雁哑哑,以水为家,雌雄相和。”  ④〔惠注〕曹植《洛神赋》:“珥瑶碧之华裾。”  ⑤〔惠注〕《洛神赋》:“修眉联娟。”注:“眉长曲而细也。”温庭筠《靓妆录》:“华的一作玄的,又曰星的。”《艺林伐山》:“的字作䵠。”  ⑥〔惠注〕刘公干《赠五官中郎将》诗:“众宾会广坐,明镫熺炎光。”颜师古《急就章》注:“镫,所以盛膏,夜然燎者也。其形若杆而中施釭,有柎者曰镫,无柎者曰锭。镫,音灯。”宋玉《神女赋》:“朱唇的其若丹。”  ⑦〔惠注〕陈伯玑《国雅》评云:“老杜每效古作此调。”〔金注〕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  ⑧〔惠注〕吴均《西京杂记》:“戚夫人能作翘袖折腰之舞。”应劭《风俗通》:“折腰步者,足不任体。”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含喜微笑,窃视流眄。”〔金注〕曹植《洛神赋》:“流眄乎洛川。”  ⑨〔惠注〕《洛神赋》:“灼若芙蕖出渌波。”《乐府·双行缠》:“新罗绣行缠,足趺如春妍。”傅毅《舞赋》:“跗蹋摩趺。”注:“或反足跗以象蹈,或以足摩地而扬趺也。”《广韵》:“趺,足趾也,与跗同。甫无切。”过春山曰:苏东坡《菩萨蛮·咏足》词:“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⑩〔惠注〕《长阿含经》:“忉利天衣重六铢,炎摩天衣重三铢,兜率陀天衣重一铢半,花乐天衣重一铢,他化自在天衣重半铢。”〔金注〕郑还古《博异记》:“贞观中,岑文本于山亭避暑,若有叩门,云上清童子。文本问曰:‘衣服皆轻细,何所出?’对曰:‘此上清五铢服。’又问曰:‘比闻六铢者,天人衣,何五铢之异也?’对曰:‘尤细者,五铢也。’出门忽不见,惟得古钱一枚。”  ⑪〔惠注〕《周礼·夏官》:“挈壶氏掌挈壶,以水火守之。”郑康成曰:“以水守壶者,为沃漏也。以火守壶者,夜则火视刻数也。”贾公彦曰:“悬壶于上,以水沃之,水漏下入器中,以没刻为准。”  ⑫〔金注〕白居易诗:“金缕绣罗襦。”

[原文]

青春遥夜开华堂,绮罗弦管东西厢。阿谁公子淮南王,美人家本邯郸倡。合蝉堕马耀明妆,起舞为君陈乐方。翠曾参差烟际翔,鸾惊龙婉相颉颃。西城北里各擅场,罗袖文巾纷御香。明眸善睐含流光,舞罢云中孤月凉。

[注释]

①〔惠注〕陆云《宴会》诗:“王在华堂,式宴嘉会。”  ②〔惠注〕《晋书·乐志》:“荀勗有《食举乐·东西厢歌》。”  ③〔金注〕《蜀志·庞统传》:“先主谓统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古乐府《团扇郎曲》:“定是阿谁非。”  ④〔惠注〕《史记·吕不韦传》:“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颜师古《汉书》注:“倡,乐人,音昌。”刘劭《赵都赋》:“狄鞮妙音,邯郸才舞。”古乐府《相逢行》:“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⑤〔惠注〕《德寿宫舞谱》:“左右垂手,有双拂、抱肘、合蝉、小转、虚影、横影、称里等。”《续汉书·五行志》:“元嘉中,京都妇作堕马髻。堕马髻者,作一边。”徐陵《玉台新咏序》:“妆鸣蝉之薄鬓,照堕马之垂鬟。”〔金注〕周密《乾淳岁时记》:“元夕节物,妇人皆带珠翠、销金、合蝉、貉头、项帕。”  ⑥〔惠注〕傅毅《舞赋》:“吭音高歌,为乐之方。”曹子建诗:“众宾进乐方。”〔金注〕魏文帝《乐府》:“善为乐方。”  ⑦〔惠注〕《楚辞·九歌》:“翾飞兮翠曾。”王逸注:“曾,翠也。言巫舞工巧,身体翾然若飞,似翠鸟之举也。”  ⑧〔惠注〕徐坚《初学记》:汉傅玄《却东西门》曰:“和乐唯有舞,运体不失机。退似潜龙婉,进如翔鸾飞。”梁元帝《上东宫古迹启》:“鸾惊之奇,既闻之于索靖。”宋玉《神女赋》:“婉如游龙乘云翔。”注:“婉,美貌”。〔金注〕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如游龙。”《诗·邶风》:“颉之颃之。”注:“飞而上曰颉,飞而下曰颃。”  ⑨〔惠注〕陆云《为顾彦先赠妇》诗:“西城善雅舞。”注:《洛阳记》:“金墉城在宫之西北角,故宫人皆在其中。”《史记·殷本纪》:“纣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金注〕崔豹《古今注》:“魏文帝宫人尚衣能歌舞。”钱惟演诗:“舞学西城回雅态。”按:唐时妓皆居北里。孙棨有《北里志》。阮籍诗:“北里多奇舞。”苏轼诗:“此夜新声闻北里。”李肇《国史补》:“唐人宴集必赋诗,推一人擅场。”张衡《东京赋》:“终得擅场。”许慎《说文解字》:“擅,专也。”  ⑩〔惠注〕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李善曰:“睐,旁视也。”

惠注引《国雅》评云:“艳冶处极老气,所以为寓言。”

[原文]

若耶溪水胜潇湘,越川佚女春浣香。织成白纻冰雪光,上为舞衣下舞裳。大秦珍珠明月珰,昆山玉拨映金梁。齐琴赵瑟声锵锵,七槃妙舞纷相当。须臾璧月沉西方,汝南鸣鸡啼晓霜。今我不乐去日长,裴回念此摧中肠。翡帱翠幄陈高堂,请君安坐乐未央。

[注释]

①〔金注〕乐史《寰宇记》:“在会稽县东二十八里。”郦道元《水经注》:“若耶溪水上承焦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甚清深。”《图经》:“湘水自阳海发源,至零陵北而营水会之,二水合流,谓之潇湘。潇者,水清深之名也。”  ②〔惠注〕施宿《会稽志》:“西施石在若耶溪,一名西子浣纱石。”唐王轩诗云:“岭上千峰碧,江边细草春。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宋之问云:“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金注〕《楚辞·离骚》:“见有娀之佚女。”《吕氏春秋》:“有娀氏有二佚女。”枚乘《七发》:“越女侍前。”惠栋注:施宿《会稽志》:“苎之精者出苎罗山,下有西子浣纱石,盖俗所谓苎纱者于此浣之。”高侯《开国吴都赋》曰:“织绵细越,青笺白纻。”西乐府因是有《白纻歌》词。  ③〔惠注〕《大唐六典》:“江南道常、湖等州贡白纻。”王睿《炙毂子录》:“白纻,细白,生纻布,今湖州者最上也。”  ④〔惠注〕辛延年《羽林郎》诗:“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乐府《丹阳孟珠歌》:“龙头衔九花,玉钗明月珰。”〔金注〕《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在海西,地方数千里,人民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司马相如《上林赋》:“明月珠子,的烁江靡。”曹植《洛神赋》:“献江南之明珰。”服虔《通俗文》:“珰,充耳珠也。”  ⑤〔惠注〕《南部烟花记》:“隋炀帝宠朱贵儿,插昆山润毛之玉拨,不用兰膏,而鬓鬟鲜润。”龙辅《女红馀志》:“燕昭王赐旋娟以金梁却月之钗、玉角红轿之帔。”  ⑥〔金注〕古乐府,梁沈约有《赵瑟秦筝曲》。  ⑦〔惠注〕沈约《宋书·乐志》:“史臣按:杯槃舞,今之《齐世宁》也。张衡《舞赋》云:‘历七槃而纵蹑。’王粲《七释》云:‘七槃陈于广庭。’近世文士颜延之云:‘递间关于槃扇。’鲍照云:‘七槃起长袖。’皆以七槃为舞也。”〔金注〕陆机《罗敷艳歌》:“妍迹凌七槃。”  ⑧〔惠注〕蔡质《汉官典职》:“凡中宫漏夜尽,鼓鸣则起,钟鸣则息。卫士甲乙徼相传,甲夜毕,传乙夜,相传尽五更。未明,三刻后鸡鸣,卫士踵丞郎趋严。上台不畜宫中鸡。汝南出鸣鸡。卫士候朱雀门外,专传鸡鸣于宫中。”隋乐府《鸡鸣歌》:“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金注〕徐陵《乌栖曲》:“惟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

  ⑨〔惠注〕《楚辞·招魂》:“翡帷翠帱,饰高堂些。”王逸曰:“言以翡翠之羽,雕饰帱帐之高堂,以乐君也。”《文选》注引《齐都赋》云:“翠幄浮游。”左思《吴都赋》:“蔼蔼翠幄,袅袅素女。”

惠注引《国雅》评云:“悉是建安高唱,非效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