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米堆山下行至上阳村钱家磡望湖中渔洋法华诸山①

自米堆山下行至上阳村钱家磡望湖中渔洋法华诸山

[原文]

杖策信忘疲,行行画图里。崎岖下云壑,苍茫望烟水。石径何盘紆,疏篱照梅蕊。寥落重湖滨,柴门数家市。居人太古风,但解数鸡豕。语我种植法,敦朴有奇理。虽非角里俦,颇谓桃源比。逶迤到湖漘,浩渺叹观止。震泽控三江,波澜此方始。法华表东陲,渔洋正相似。烟雨春空濛,峰峦暮俶诡。昨朝梵天阁,远眺如隐几。岂知方丈山,忽落芒鞋底。欲乞五湖长,垂钓将已矣

[注释]

①〔惠注〕《吴县志》:“玄墓山前面湖,法华山浮于波面,东有钱家磡、米堆山。”《王氏姑苏志》:“法华山在玄墓山南,其东有横山、渔洋山,迤img数里,与周山连属。”  ②〔惠注〕皮袭美《樵家》诗:“空山最深处,太古两三家。”  ③〔惠注〕见《西京杂记》。《剑南集》:“村老人不能耕者,以牧鸡豕为事。村邻皆然。”过春山曰:《后汉·仇览传》:“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  ④〔惠注〕角,本音禄,俗作甪,讹。《史记·留侯世家》注:“角里先生,河内人,姓周氏,名术,字元道,号角里先生。”  ⑤〔惠注〕任昉《述异记》:“武陵源,在吴中,山无他木,尽生桃李,俗呼为桃李源。源上有石洞,洞中有乳水。世传秦末丧乱,吴中人于此避难。”又:桃花源,见渊明《记》。〔金注〕鲍坚《武陵记》:“武陵山中,有秦避世人居之,寻水,号曰桃花源。陶潜有《记》。”蔡升《震泽编》:“先贤之遗迹,八曰桃花源,在马税城西三里。”  ⑥〔惠注〕毛苌《诗传》:“漘,水隒也。”陆氏《释文》:“漘,顺春反。”《尔雅》云:“夷上洒下不漘。”旁从水。郭云:“涯上平坦而下水深为漘。不发声也。”  ⑦〔金注〕《左传·襄二十九年》:“观止矣。”  ⑧〔惠注〕《吴郡图经续纪》:“韦昭以为三江者,淞江、浙江、浦阳江也。今浙江、浦阳与震泽不相入,韦说非也。庾仲初《扬都赋》注云:太湖东注为淞江,下七十里有水口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与淞江而三。此非《禹贡》之三江也。”《小学绀珠》:“王介甫云:一江自义兴,一江自毗陵,一江自吴县。”〔金注〕《地理今释》:“郑康成曰:左合汉为北江,右合彭蠡为南江,岷江居中,则为中江。”《尚书集传》:“震泽,太湖也。”《集说》:“夏氏允彝曰:三吴之水,悉注于震泽;震泽之水,三江分泄之以入海。”  ⑨〔金注〕《吴县志》:“法华山在玄墓山南,一名钵盂,又名乌钵,西南北三面皆在湖中,其东有横山、渔洋山,迤img数里,与周山联属。”  ⑩〔惠注〕《庄子·德充符》:“俶诡幻怪之名。”注:俶诡,奇异。〔金注〕《庄子·天下篇》:“其词参差,而俶诡可观。”  ⑪〔惠注〕《圣恩寺记》:“毗庐阁,亦名梵天阁。”  ⑫〔惠注〕卢谌《赠刘琨》诗:“先民颐意,潜山隐几。仰熙丹崖,俯眺渌水。”  ⑬〔惠注〕王子年《拾遗记》:“方丈之山,一名峦雉,东方龙场,地方千里,玉瑶为林,云色皆紫。”《御览》:《仙传》曰:“方丈山在蓬莱山南。”〔金注〕《汉书·郊祀志》:“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师古曰:“三神山。”  ⑭〔惠注〕桓玄事,见《晋书》。〔金注〕《晋书·桓玄传》:“桓温子玄,补义兴守,尝登高望震泽,叹曰:‘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弃官归国。”  ⑮〔惠注〕“垂钓将已矣”,王摩诘句。〔金注〕王维《清溪》诗:“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