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泉和涪翁韵①
[原文]
春山细雨三人俱,藤笈亲携桑苎书②。缚亭甃石几年事③,至今浣沼喷明珠④。山人形癯味道腴⑤,九坞不老将焉如⑥。军持铜钵此生毕⑦,买田即傍芙蓉湖⑧。
[注释]
①〔惠注〕《图经》:“慧山泉在常州府无锡县,唐陆羽品泉,以此居第二。”孙伯度《南征纪略》:“春申涧外,西有漪澜堂,堂后有泉出于山趾,上亭下甃,汩汩四出,是称第二泉也。”龚简讨《芥隐笔记》:“《益都耆旧传》:广汉有老翁,钓于涪水,自号涪翁。《后汉·郭玉传》亦然。山谷谪涪州,因此为号。”按:涪翁韵,乃《谢黄从善司业寄惠山泉》诗也。《困学记闻》:“陆务观云:古诗有倡有和,有杂拟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有用韵,谓同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最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成。” ②〔惠注〕周处《风土记》:“笈,学士所负箱。”按:《说文》作极。〔金注〕《新唐书·隐逸传》:“陆羽,隐苕溪,自称桑苎翁,嗜茶,著《经》三篇。” ③〔惠注〕陆羽《游慧山记》:“慧山寺前有曲水亭,一名憩亭,一名歇马亭,以备士庶投息之所。其水九曲,甃以文㽃窳甓,奫沦潺湲,濯漱移日。” ④〔惠注〕《游慧山记》:“寺中有方池,一名千叶莲花池,一名炉塘,亦名浣沼。” ⑤〔惠注〕《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臞。”徐广曰:“臞,瘦也。”刘歆《与扬雄书》:“子云勤味道腴。”注:《荀子》:“味道之腴。” ⑥〔惠注〕《游慧山记》:“慧山,于锡诸山最大,其峰九起,故又曰九龙山。泉出龙首,为第一峰。其第九峰,无龙尾。古今称者,曰西神,曰历,曰华,曰九陇,惟慧为恒称,九龙则间称之。”按:九坞,九龙之坞也,故曰九坞。《楚辞·九章》:“淼南渡之焉如。”朱楷曰:陶渊明诗:“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金注〕《南畿志》:“慧山,一名九龙山。陆羽谓山阳有九陇,若龙偃卧。” ⑦〔惠注〕《翻译名义集》:“军迟,此云瓶。《寄归传》:军持有二,若瓷瓦者,是净用;若铜铁者,是触用。《西域记》云:捃稚迦,即澡瓶也。旧云军持,讹略也。西域畜军持,僧畜澡灌。”宋景文《笔记》:“乐石有磐,今浮屠持铜钵,亦名磬。”〔金注〕释道原《传灯录》:“清净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曰:‘一瓶兼一钵,到处是天涯。’”《寄归传》:“梵语军持,此云瓶,常贮水随身用,以净手也。” ⑧〔惠注〕《御览》:《南徐州记》曰:“芙蓉湖,即射贵湖也,又名上湖。”《游慧山记》:“望湖阁东北九里,有北湖,一名射贵湖,一名芙蓉湖。其湖南控长洲,东江阴,北掩晋陵,周回一万五千三百顷,苍苍渺渺,迫于轩户。”〔金注〕《南畿志》:“元祐间,治芙蓉湖,今架石梁其上,即高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