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进香曲四首扬俗,舟人岁以三月进香茅山,戏为作此
[原文]
家住茱萸湾复湾①,年年三月上茅山②。白沙江边吹笛去③,赤山湖上赛神还④。
[注释]
①〔惠注〕《方舆胜览》:“《郡国志》云:茱萸湾在江阳县东北九里,隋仁寿四年开,以通漕运。其侧有茱萸村,故名。又吴王濞尝开茱萸沟,以通海陵仓。”〔金注〕《扬州府志》:“茱萸湾,一名湾口,今名湾头,在城之东北。” ②〔金注〕《南畿志》:“茅山,在句容县东南四十五里。初名句曲,汉茅氏兄弟居三峰得道,曰茅山。” ③〔金注〕见卷二《真州城南作》。 ④〔惠注〕《真诰·稽神枢》:“江水之东,金陵之左右,间小泽。泽东有句曲之山。”注:小泽即今赤山湖也。《元和郡县图志》:“赤山湖,在句容县南三十里。”王伯厚《玉海》:“升州句容西南,有绛岩湖。绛岩,故赤山,天宝中更名。”〔金注〕《南畿志》:“绛岩湖,在句容县西南三十里,一名赤山。”
[原文]
遥指三峰次第青①,五云深处拥云軿②。猿啼日暮神灵雨,知是茅君欲现形③。
[注释]
①〔惠注〕张铉《金陵新志》:“茅山中有大茅峰、中茅峰、小茅峰。” ②〔惠注〕《金陵新志》:“五云峰在小茅峰之侧。昔茅君以三月十八日,驾五色之云、八景之舆伫于此,逾时而去,故号五云峰。” ③〔惠注〕《真诰·稽神枢》:“按:三君初得道,乘白鹄,在山头。时诸村邑人互见,兼祈祷灵验,因共立庙于山东,号白鹄庙。每飨祀之时,或闻言语,或见白鹄在帐中,或闻伎乐声。于是竞各供侍此庙。”都穆《游茅山记》:“沈灵官开宴,言岁庚戌三月望辰刻,三茅君现形大茅峰西,足蹑祥云,金花绕身,食顷而散,见者数百人,或茅君现形,其衣裳云气所为,无眉目也。”
[原文]
雷平峰前云气开①,池中隐约起风雷②。何人戏取华阳剑,直割乖龙左耳来③。
[注释]
①〔惠注〕许嵩《建康实录注》:“按《茅山记》,小茅山北有一山名雷平山,山西北有上清真人许长史宅。”《金陵新志》:“雷平山在伏龙山之东。周时,有雷氏养龙往来于此。”《真诰·稽神枢》亦云。〔金注〕《茅山志》:“雷平山,在大茅山中。” ②〔惠注〕都穆《游茅山记》:“龙池不甚广,小黑龙十数游其中。”汪棣曰:《景定建康志》:“雷平山有玉晨观,观前有郭真人养龙池。” ③〔金注〕《南史·隐逸传》:“陶弘景止于句曲山。此山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乃于山中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叶梦得《茅山记》:“华阳洞才为裂石,不满三四尺,其高三之不可入。金坛福地,正在其下。”都穆《游茅山记》:“宫祠三茅君道祖。北折五里,断碑仅存,云宗玄翊教陶隐居瘗剑之地。”宋王铚《龙城录》:“茅山道士吴绰,采药于华阳洞口,见一小儿手把三珠,戏于松下。绰从之,奔入洞中,化为龙,以三珠填左耳。绰以药斧斸之,落左耳,而三珠已失所在。”冯贽《云仙录》:“天罚乖龙,必割其耳。”韩愈诗:“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乖龙左耳来。”
[原文]
江淮儿女爱孤篷,水宿烟餐西复东。但祝茅君赐安稳,年年不怕石尤风①。
[注释]
①〔惠注〕徐夔曰:古乐府:“愿作石尤风,四面断行旅。”《容斋随笔》:“石尤风,打头逆风也,”栋按:李清《女世说·忿帽篇》:“石氏有女,嫁尤郎,情好甚笃。郎为商远行,不能阻。忆之,病。临亡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后凡有商旅远行,吾死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人呼石尤风。”郭氏《江湖纪闻》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