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勺亭观海①
[原文]
登高丘而望远海②,坐见万里之波涛。长天寥廓云景异,春阴偃蹇鱼龙高③。怒潮乘风立千丈④,虎蛟水兕纷腾逃⑤。群灵潜结万蜃气⑥,一痕未没三山椒⑦。须臾势尽潮亦止,波淡天青静如绮。菱苔沉绿纷塘坳,螺蚌摇光散沙汭⑧。参差岛屿罗殊域⑨,纷如星宿秋天里。击我剑,听君歌,有酒不饮当奈何!日主祠前水萧瑟⑩,仙人台上云嵯峨⑪。羡门高誓不可见⑫,秦王汉武空经过⑬。只今指顾伤怀抱,黄腄缾尽荒草⑭。人生快意无几时,明镜朱颜岂长好?吾将避世女姑山⑮,不然垂钓蜉蝣岛⑯。
[注释]
①〔惠注〕《王考功年谱》:“顺治十二年十二月,赴莱州府学教授。十三年五月,士禛省先生至莱。五日,同游龙溪,同游蠡勺亭,观海。”〔金注〕按:先生是岁省兄于东莱,观海蠡勺亭,游亚禄山林氏园,观窟室画松。时西樵官东莱教授。 ②〔惠注〕太白《乐府·登高丘而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士赟注:“古乐府题有《登高丘而望远海》。” ③〔惠注〕偃蹇,高貌。少陵《渡江》诗:“鱼龙偃卧高。” ④〔惠注〕少陵《太清宫赋》:“四海之水皆立。”东坡诗:“天外黑风吹海立。” ⑤〔惠注〕“虎蛟水兕”,《渔洋山人集》作“沐日浴月”。《南山经》:“祷过之山,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多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有翼,其音(首)如鸳鸯。”郭璞曰:“似蛇,四足,龙属。”沈怀远《南越志》:“西巩县东暨于海,其中多水兕,形似牛。少陵《大食刀歌》:“猛蛟突兽纷腾逃。” ⑥〔金注〕木华《海赋》:“竭磐石,栖百灵。”注:“百灵,众仙。”《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 ⑦〔惠注〕乐史《寰宇记》:“三山在莱州掖县北五十里海之南岸。”于钦《齐乘》:“三山在莱州百二十里。《汉志》:秦祠八神,四曰阴主,祠三山。《寰宇记》云,在掖县北海之南,颜监谓即三神山者,非也。”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诗:“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注:汉武帝《李夫人赋》曰:“释予马于山椒。”孟康曰:“山椒,山陵名。”《广雅》曰:“土高四堕曰椒丘。”〔金注〕文翔凤《云梦药溪谈》:“《封禅书》:八神四曰阴主,祠三山。《索隐》曰:颜氏按:《地理志》云,东莱曲成有三山,非海中之三神山也。按莱阳有三架山,如笔架;而一云三驾山,云迎唐文皇征辽驾而名。当误。驾何言乎三?架而三近是。岂即主阴之三山欤?”刘熙《释名》:“山巅曰椒。” ⑧〔惠注〕木华《海赋》:“云锦散文于沙汭之际,绫罗被光于螺蚌之节。”曹植《齐瑟行》:“蚌蛤被滨厓,光采如锦红。”《都穆诗话》:“木玄虚《海赋》云‘云锦散文于沙汭’,予初不解,后游东海之上,见波纹印沙,坚如刻画,毫发不失,而螺贝珍异之物纷错其间,粲然五色。水波不兴,日光射之,真所谓‘云锦散文’;爱玩久之,乃知玄虚此语之不虚也。” ⑨〔惠注〕魏武帝《沧海赋》:“览岛屿之所有。”刘逵《吴都赋》注:“屿,海中洲,上有山石。” ⑩〔惠注〕《史记·封禅书》:“八神七曰曰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 ⑪〔惠注〕“台”,《带经堂集》作“掌”,讹。乐史《寰宇记》:“仙人台在莱州胶水县东北五十里青山下。《列仙传》:胶东公沙,宿饮白鹤泉,得仙,常游石台之上,即此也。其台四绝,今不登涉。” ⑫〔惠注〕《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二年,始皇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韦昭曰:“羡门,古仙人。”《正义》曰:“高誓,亦古仙人。” ⑬〔惠注〕《史记·封禅书》:“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及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今天子即位,东巡海上,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以万数,然无验者。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仙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终无有验。” ⑭〔惠注〕《汉书·地理志》:“黄、睡、三县属东莱郡。缾县属瑯琊郡。”应劭曰:“睡,音甀。”师古曰:“腄,音直瑞反;㡉,音坚。”如淳曰:“缾,音瓶。”《汉书·郊祀记》:“宣帝即位,祀之罘于腄、莱山于黄。” ⑮〔惠注〕乐史《寰宇记》:“女姑山在即墨县西南三十八里,其山北旧有墓,古老相传云,此为明堂。汉《地理志》云,不期太乙仙人祠九所及明堂,武帝所起。不期城西南有七神,号女姑。即此神也。”〔金注〕《新唐书·地理志》:“即墨有女姑山。” ⑯〔惠注〕《元和郡县图志》:“浮游岛,在掖县西北四十里,遥望岛在海中若浮游然,故名。”《明一统志》作蜉蝣,在莱州府城西北一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