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汪樊桐工部孝陵于役诗二首①

和汪樊桐工部孝陵于役诗二首

[原文]

十载遗弓剑,银池即鼎湖。地形围御宿,云气满苍梧。原庙青山合,松楸白日孤。当年侍臣泪,沾洒向春芜。

[注释]

①〔惠注〕钝翁《孝陵于役诗后序》:“康熙四年五月,工部主事臣玺鸠工孝陵,往返三十馀日,赋诗七章。臣玺叨列禁近,固尝亲睹先帝之盛德弘伐,窥见其偃武修文之心,其所感念于中多矣。况乎式瞻寝园与夫衣冠出游之地,有不为之泫然以泣、悚然以悲者乎?此七章之所自来也。”玺字樊桐,仁和人。〔金注〕《世祖实录》:“康熙二年六月初六日壬寅,葬孝陵。”  ②〔惠注〕徐夔曰:《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即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金注〕见卷十二《鼎湖》原诗。  ③〔惠注〕徐夔曰:《三辅黄图》:“御宿川在长安城南,武帝离宫别馆,禁御人不得往来。上宿其中,故曰御宿。”  ④〔金注〕见卷九《湘水行》。  ⑤〔惠注〕《汉书·礼乐志》:“至孝惠时,以沛宫为原庙。”师古曰:“原,重也。言已有正庙,更重立之也。”〔金注〕见卷十《滇南凯旋歌》。

[原文]

地是周原旧,人知汉道昌。千秋传毕郢,万户卫咸阳。流水环宫寝,春花上缭墙。下陵一回首,王气郁苍苍。

[注释]

①〔金注〕《诗·大雅》:“周原膴膴。”  ②〔金注〕按:毕郢近丰镐,周文、武、成、康葬此。  ③〔惠注〕徐夔曰:《汉书·地理志》:“秦都咸阳,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汉高帝都长安,徙诸功臣于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