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岭①

马鞍岭

[原文]

南下画眉关,远色叠诸岭。夤缘百里间,龂齶蔽光景。蹇㠊疲登降,纤路亦修整。或厂如连轩,或植如负屏。或如岐阳鼓,或如宛朐鼎。如鸟或跂翼,如鱼或骨鲠。殊状纷角逐,诡类争一逞。峭岸势欲坼,捷足不遑骋。二分垂在外。趾压后人顶。飞瀑时界道,赴壑力逾猛。人与水斗争,心目各相警。天意限雍梁,设险有斯境。君子履忠信,小人怀侥倖。永念垂堂言,乘危更三省

[注释]

①〔惠注〕先生《行栈中二十四马鞍岭记》:“闰七月六日雨止,趋武关。以小舟渡入褒城县界。自画眉关而南至马道百里间,俗谓二十四马鞍岭,险峭特绝。一岭上下登顿,辄数里马道。相传酂侯追淮阴于此。”方象瑛《使蜀日记》:“岭嵚崎纡曲,高或隆起,低则窪伏,如马鞍然。登降凡二十有四。”〔金注〕先生《蜀道驿程记》:“自画眉关而下至马道百里间,俗谓二十四马鞍岭,险峭特绝。岭上下登顿,辄数里。上如猱升,下如鳖行,外俯迅流,内倚绝壁,石磴连卷其中。山骨呈露,不受寸土。寿藤古竹,轇轕四垂。石壁如厂,如突如城,如碣如步,櫩如堂皇,如廜㢝,飞泉出石罅,奔流千尺,与江水镗错相乱。”  ②〔惠注〕马理《陕西通志》:“画眉关在凤县东南一百九十里。”《益州于役记》:“大留坝十里,上画眉关五里,沿野羊水而上,俗所谓二十四个马鞍桥是也。”  ③〔惠注〕过春山曰:杜少陵《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诗:“远色有诸岭。”  ④〔惠注〕《古今韵会》:“夤缘,连络也。”  ⑤〔惠注〕孙樵《龙多山记》:“仙台标异,丛石负起,屹与山别。猿鸟迹绝,腹窦而空,路由其中,断齶相望,攀缘上下,闯然而出,仰见白日。”〔金注〕许慎《说文解字》:“断,齿本也;齶,齿断也。”  ⑥〔惠注〕孙樵《出蜀赋》:“陟鸡帻之蹇墟,下七折之峻坂。”  ⑦〔惠注〕释行均《龙龛手鉴》:“厂,鱼检反,因岩为屋也。”《二十四马鞍岭记》:“石壁如厂,如突如城,如碣如步,櫩如堂皇廜㢝,奇态殊状,流玩不给。”《龙多山记》:“又有似乎飞檐连轩,img栌交攒。”陈海六曰:“叠用六或字,句法本《南山》诗。”〔金注〕许慎《说文解字》:“厂,山石之厓岩,人可居,象形。”鲍照《舞鹤赋》:“始连轩以凤跄。”  ⑧〔金注〕见卷八《寄李青立》诗。  ⑨〔惠注〕《史记·封禅书》:“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金注〕司马贞《索隐》曰:“县名,属济阴。”  ⑩〔惠注〕沈大成曰:柳子厚《游黄溪记》:“石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金注〕《诗·小雅》:“如跂斯翼。”  ⑪〔金注〕许慎《说文解字》:“鲠,鱼骨也。”  ⑫〔惠注〕《龙多山记》:“殊状诡类,愕不得视,”角逐见上《柴关岭》诗注。  ⑬〔惠注〕李善《文选》注:“《淮南子》曰:‘岸峭者必阤。’许慎曰:‘阤,落也。’”谢灵运《入彭蠡湖》诗:“坼岸屡崩奔。”〔金注〕陆佃《埤雅》:“卜人占坼。”《说文》曰:“兆,龟坼也。龟灼之而坼。”  ⑭〔惠注〕《列子·黄帝篇》:“伯昏无人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张湛曰:“谓足二分悬垂在外。”  ⑮〔惠注〕马第伯《封禅仪记》:“上泰山至天门之下,直上七里,赖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孙伯度《南征纪略》:“疏壁安石,仅得悬度。循崖跂跂,状如守宫,真前人趾接后人颠也。”  ⑯〔惠注〕孙绰《游天台山赋》:“瀑布飞流而界道。”  ⑰〔金注〕《明一统志》:“汉中府,《禹贡》梁、雍二州之域。”  ⑱〔金注〕《史记·袁盎列传》:“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索隐曰:“垂堂,临堂外边,恐坠堕也。”  ⑲〔金注〕《汉书·薛广德传》:“乘船危,就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