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邮杂诗六首

秦邮杂诗六首

[原文]

夹岸人家短竹篱,鸭头新绿雨如丝。几年寒食秦邮路,拂面杨花被酒时

[注释]

①〔惠注〕元微之《压墙花》诗:“春来偏认平阳宅,为见墙头拂面花。”温飞卿《题柳》诗:“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史记·高祖记》:“高祖被酒,夜径泽中。”〔金注〕《史记·高祖本纪》正义曰:“被,加也。”

[原文]

国士无双秦少游,堂堂坡老醉黄州。高台几废文章在,果是江河万古流。予方修文游台成。

[注释]

①〔惠注〕“国士无双秦少游”,山谷句。〔金注〕见卷二《登文游台》诗。  ②〔惠注〕山谷《东坡先生画像赞》:“子瞻堂堂,出于峨眉。司马、班、扬,金马石渠,阅士如墙。”  ③〔金注〕先生《重修文游台记》:“余以顺治十七年四月,司李广陵,暇则泛小舟往来三十六湖之上,因登是台而吊之。嗟其颓废,谋所以修葺。始辛丑,迄甲辰,阅四岁而台以成。”杜甫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原文]

露筋祠前水拍村,平湖水暖生兰荪。灵风斜日画旗卷,时有神鸦归庙门

[注释]

①〔金注〕李商隐诗:“尽日灵风不满旗。”  ②〔惠注〕借用神女庙神鸦事。〔金注〕见卷二《丹徒行》。

[原文]

涛声东走海陵仓,蛾子纷纷割据场。三百年来陵谷变,居人犹是说张王。张士诚元末居此。

[注释]

①〔惠注〕徐夔曰:枚乘《上吴王书》:“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注:“海陵,县名,有吴大仓。”  ②〔惠注〕徐夔曰:《后汉书》:“黄巾贼,亦名蛾贼。”按:昌黎《书张中丞传后》:”外无蜉蚍蚁子之援。”蛾同蚁。《礼》:“蛾子时术之。”刘泌《垄起杂事》:“张士诚至正十三年据高邮,僭号后居苏州,兵粮饶足,雄视一时。”〔金注〕《后汉书·皇甫嵩传》:“谓之黄巾,亦名蛾贼。”李贤曰:“音同蚁,喻贼众也。”  ③〔惠注〕杨循吉《吴中故语》:“胜国之末,太尉张士诚据有吴、浙,僣王自立,颇以仁厚有称于下。”徐祯卿《翦胜纪闻》:“太祖尝微行京城中,闻一老妪密呼上为老头儿,帝大怒,曰:‘张士诚小窃江东,吴民至今呼为张王;今朕为天子,此邦居民呼朕为老头儿,何也?’”〔金注〕《扬州府志》:“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夏五月,泰州张士诚起兵据高邮,自称诚王。”

[原文]

三十六湖如玦环,青蘋风起白银湾。红桥四百姑苏郡,径合移来著此间。

[注释]

①〔惠注〕金镇《扬州府志》:“高邮州治,南接运河,北连淮水,神居爽气,西成三十六湖,若环若玦,土沃水深,富有鱼稻。”〔金注〕韩愈诗:“清玉刻珮联玦环。”苏轼诗:“浩荡城西南,乱山如玦环。”“三十六湖”,注见卷二《登文游台》诗。  ②〔惠注〕范成大《吴郡志》:“白乐天诗:‘红栏三百九十桥。’杨备诗亦言‘画桥四百’。”〔金注〕龚明之《中吴纪闻》:“城中有桥三百六十,每桥刻名于旁。始于郡守韩子文度支。兵火后,间有缺者。”

[原文]

小桃初红柳垂荫,甓社湖中花水深。鸦头十五竹枝曲,不听歌声何处寻。

[注释]

①〔惠注〕《唐阙史》:“杜牧之游湖州,有里姥引鸦头女,年十馀岁,牧曰:‘此真国色也。’”〔金注〕于邺《扬州梦记》:“里姥引鵶头女,年十馀岁。”王世贞诗:“鵶鬟十五太娇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