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弘济寺晓登观音岩眺望①

宿弘济寺晓登观音岩眺望

[原文]

击楫凌沧洲,投宿招提境。入门优昙香,闻钟夜方永。高枕听涛声,层轩抱江影。晓来微雨过,红叶满高岭。凭阑见万里,云物殊清迥。长山去蜿蜒,上流压江郢。海门控金焦,苍烟翳朝景。信美睇山川,霸图递烟冷。何如学无生,抗迹云峰顶。

[注释]

①〔惠注〕陈沂《金陵世纪》:“弘济阁在观音门外幕府山之东,据山绝壁,半处下临大江。梯极危峻,上凭槛凌空眺远,盖极佳处。下有弘济寺,亦名弘济阁。江中望之,如仙山也。”〔金注〕《南畿志》:“弘挤寺在石灰山,北临大江。洪武中,即山建观音阁。正统初,因阁建寺。”又:“观音山在观音门外,山半有弘济寺。”  ②〔惠注〕吴曾《漫录》:“谢玄晖《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云:‘既欲怀禄情,复协沧洲趣。’李善注曰:扬雄《覈灵赋》云:‘世有黄公者,起于沧洲,怡神养性,与道浮游。’方悟杜子美《刘少府山水障歌》‘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按:沧洲,海外十洲之一也。  ③〔惠注〕姚宽《西溪丛语》:“唐会昌五年,毁招提兰若四万馀区。又《会要》:元和二年,官赐额为寺,私造者为招提兰若。”〔金注〕道诚《释氏要览》:“梵语云拓斗提奢,唐言四方僧物。讹拓为招,去斗奢留提,故称招提,今十方住持也。”  ④〔惠注〕《南史·夷貊传》:“波斯国中有优钵昙花,鲜华可爱。”王氏《苏诗》注:“佛言优昙钵五百年而开花,其花极香,但有花而无实。”〔金注〕《法华经》:“是人甚希,有过于优昙华。”疏云:“优昙华钵,名瑞应,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  ⑤〔惠注〕《秋兴赋》:“觉凉夜之方永。”  ⑥〔惠注〕陈沂《南畿志》:“长山,在丹徒城西南二十里,上有灵泉,其流与练湖通。”  ⑦〔惠注〕先生《登燕子矶记》:“观音山蜿蜒数十里,与长山相属。大江从西来,吴头楚尾,波涛浩汹,中砥柱怒流。西则大孤、小孤,东则润州之金、焦,而矶踞金、焦上游,故得名尤著。”  ⑧〔惠注〕《楚辞·离骚》:“虽信美而无礼。”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

惠注引《国雅》评云:“全篇沈郁,又是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