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华山

望华山

[原文]

关中八水汇,清渭独朝宗。黄河西北来,交会船司空。河流挟底柱,岳势分弘农。山河两戒首,气压骰函东。金天正肃杀,屹然白帝宫。削成五千仞,真宰散鸿蒙。及关见岌嶪,元精罗心胸。倏忽云气生,西接终南峰。诸峰忽已失,俯首趋河潼。峨峨司寇冠,独立青云中。苍茫望三辅,秋气去安穷。荒唐秦皇腊,寂寞希夷踪。何当驾白鹿,还共骖茅龙

[注释]

①〔惠注〕《三辅黄图》:“关中八水皆出入上林苑。”八水谓霸水、浐水、泾水、渭水、丰水、镐水、牢水、潏水。〔金注〕《西安志》:“秦曰关中,唐曰关内。”戴祚《西征记》:“关内八水,一泾、二渭、三灞、四浐、五涝、六潏、七澧、八漓。”  ②〔惠注〕《三辅黄图》:“渭水出陇西首阳县。鸟鼠同穴山,东北至华阴入河。”〔金注〕《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注:“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③〔惠注〕《水经》:“河水又南至华阴潼关,渭水从西来注之。河水历船司空,与渭水会。”注云:“《汉书·地理志》曰:旧京兆之属县也。”孙退谷《九州山水考》:“渭水出今临洮府渭源县南谷山,东南流至华阴县入河。华阴,古船司空也。”〔金注〕服虔曰:“县名,都官。”《三辅黄图》:“有船库官,后改为县。”  ④〔惠注〕《水经》:“河水又东过砥柱间。”注云:“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⑤〔金注〕《汉书·地理志》:“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  ⑥〔惠注〕《元和郡县图志序》:“天汉萌而两戒分,南宫正而五均叙。”〔金注〕僧一行《大衍历议》:“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北戒为胡门,南戒为越门。河源所经谓之北河,江源所经谓之南河。东并据百川上流,故鹑首为秦蜀墟,得两戒山河之首。”馀见卷一《海门歌》。  ⑦〔惠注〕陈海六曰:刘昫《唐书》:“玄宗先天二年七月正位,八月癸丑封华岳神为金天王。”玄宗《途经华岳》诗:“四方皆石壁,五位配金天。”  ⑧〔惠注〕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华山名太极总仙之天,即少昊,为白帝,治西岳。”  ⑨〔惠注〕《西山经》:“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郭氏传:“今山形上大下小,峭峻也。”  ⑩〔惠注〕《庄子·齐物篇》:“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释文》:“眹,兆也。”《淮南子·俶真训》:“以鸿濛为景柱。”高诱曰:“鸿濛,东方之野,日所出。”〔金注〕《老子》:“有真宰足以制万物。”高诱《淮南子》注:“鸿濛,东方日所出地。”又一说:“元气也。”  ⑪〔惠注〕张衡《西京赋》:“疏龙首以抗殿,状巍峨以岌嶪。”李善曰:“《上林赋》曰:嵯峨㠍嶪。”〔金注〕孙强《玉篇》:“岌嶪,山高貌。”  ⑫〔惠注〕《后汉书·郎顗传》:“元精所生,王之佐臣。”注:“元为天精,谓之精气。”《春秋演孔图》曰:“正气为帝,閒气为臣,宫商为姓,秀气为人。”宋均注曰:“正气谓:若木人则得苍龙之形,灵威仰之气,火人得朱雀之形,赤熛怒之气,以生之。比之閒气,则不苞一形,各受一星以生。若萧何感昴精,樊哙感狼精,周勃感亢精者也。”李贺《高轩过》:“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炯炯贯当中。”〔金注〕王充《论衡》:“天禀元气,人受元精。”  ⑬〔惠注〕少陵《望岳》诗:“西岳崚嶒耸处尊,诸峰罗列似儿孙。”  ⑭〔金注〕先生《蜀道驿程记》:“登万寿阁。阁南与太华相对,东指河潼,北眺泾渭。”  ⑮〔惠注〕《庄子·天下篇》:“宋鈃、尹文作华山之冠以自表。”蒋虎臣《蒋说》:“华山杰立云表,如鲁司寇冠。至临晋三百里内,皆望之巍然。”〔金注〕屈大均《登华记》:“居尝览五岳图,如五经。华则春秋也,严而近于杀,其形如古司寇冠。”  ⑯〔金注〕《西安志》:“汉武帝立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  ⑰〔惠注〕《茅盈内纪》曰:“始皇时,盈曾祖父蒙乃于华山之中乘云驾龙,白日升天。先是其邑谣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始皇闻谣歌而问其故,父老具对:‘此仙人之谣歌,劝帝求长生之术。’于是始皇欣然,乃有寻仙之志。因改腊曰嘉平。”  ⑱〔惠注〕都穆《游名山记》:“华山玉泉院洞有希夷先生睡象,黄衣束绦,俨乎如生。老道士少闻之师言,像塑于先生存时。元至正间,宣抚王守诚尝摹刻于石,今树洞中。”〔金注〕《宋史·隐逸传》:“陈搏居华山,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⑲〔金注〕葛洪《神仙传》:“汉元封二年八月壬辰,孝武皇帝闲居殿上,忽有一人乘云车驾白鹿从天而下。帝问为谁,曰:‘吾中山卫叔卿也。’忽焉不知所在。帝遣使者梁伯至中山推求叔卿,但见其子度世云:‘父少好仙道,委家而去已四十馀年,云当入太华山也。’帝即遣使者与度世共之华山。度世独上绝岩,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  ⑳〔惠注〕《列仙传》:“呼子先呼酒家妪,令急装。便有仙人持二茅狗来至。子先持一与酒妪,因各骑之,乃龙也。上华阴,常于山大呼曰:子先酒母在此。”太白《西岳灵台》歌:“玉浆傥或故人饮,骑二茅龙飞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