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讱庵自吴中寄予长歌兼示金山见忆之作奉答①
[原文]
昔者我登浮玉山②,大江骇浪流潺湲。岷峨万里在眼底③,荆门郢树浮杯间④。彭城兰陵一朝尽⑤,令我慨叹愁心颜。此时侧望天北极,渔阳莽荡连雄关⑥。玉堂美人侍帝侧⑦,两年不见飞鸿翼。海内凭谁论素心⑧,梦里思君见颜色。苍梧惨淡云气深⑨,九疑绵邈潇湘阴⑩。重瞳南巡忽寂寞⑪,园花陵草俱沾襟。闻道高陵变深谷⑫,即看碧海飞黄尘⑬。云霄侍从几人在?飞蓬落叶愁春心⑭。夫子盛年何婉娈⑮,日夕含香玉皇殿⑯。众中献赋欲凌云⑰,御前骑马如飞电⑱。即今蕉萃百不如⑲,落拓江湖复相见⑳。吁嗟哉!人生遇合亦偶然,雄飞雌伏皆可怜㉑。不见东方曼倩号大隐,金门据地歌向天㉒。又不见开元天子盛文藻㉓,陇西王孙称谪仙㉔。调羹未罢夜郎谪㉕,至今青山采石垂千年㉖。君家况近昆山麓,二陆台边结茅屋㉗。放鹤朝从西鹿归㉘,采莼夜向南湖宿㉙。感遇终怀国士恩㉚,忧时莫效长沙哭㉛。三山图画一江分㉜,何日题诗共夕曛。妙高台上江如练㉝,南望姑苏是白云。
[注释]
①〔惠注〕叶方蔼,字子吉,别字讱庵,昆山人。王原《哀三公祠》注:“叶公初以诖误谪上林苑丞,旋复官翰林,夙著清操,家无馀财,以斯文为己任。诗宗苏、陆,文宗眉山,生平服膺王公士禛诗、汪公琬文,公实兼有二家之长。” ②〔惠注〕南唐僧应之《头陀岩记》:“金山,昔名浮玉。因裴头陀江际获金,贞元二十一年,节帅李锜奏易名金山。”乐史《寰宇记》按,《图经》亦云。 ③〔金注〕见卷一《海门》诗。 ④〔惠注〕柳子厚《别弟宗一》诗:“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金注〕乐史《寰宇记》:“荆门,本汉川地,荆襄之要津。”《三楚记》:“荆门山,在大江之南;与虎牙相对,即郢门山。” ⑤〔金注〕彭城谓宋高祖刘裕,兰陵谓齐太祖萧道成。 ⑥〔惠注〕按《元志》:“燕有三关,曰松亭关,今名喜峰口;曰古北口,曰居庸关。”〔金注〕见卷一《苦寒行》。 ⑦〔惠注〕少陵《寄韩谏议注》诗:“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⑧〔金注〕陶潜诗:“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⑨〔惠注〕是年世祖宾天,讱庵昔尝内直,故多述旧之语。〔金注〕《礼·檀弓》:“舜葬于苍梧之野。”郭璞《山海经》注:“长沙零陵,古者总名其地为苍梧。” ⑩〔金注〕钱希言《楚小志》:“潇湘,本二水名,今已合流,俱汇洞庭湖。”“九疑”,注见卷四《送陶季之潞州》诗。 ⑪〔惠注〕《御览》:《孝经·援神契》曰:“舜龙颜重瞳,大口,手握褒。”宋均注曰:“重瞳,取象电多精光也。”《史记·五帝本纪》:“虞帝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金注〕《史记·项羽本纪赞》:“舜目盖重瞳子。”《书·舜典》:“五月南巡狩。” ⑫〔金注〕《诗·小雅》:“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⑬〔惠注〕东方朔《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扶桑,在碧海之中。”葛洪《神仙传》:“麻姑曰:‘接侍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岂将复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 ⑭〔惠注〕《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八年,诏曰:‘飞蓬随风。’”注:《管子》曰:“飞摇而无所定,谓之飞蓬。”按,飞蓬,犹转蓬、蓬转,无定所也。沈大成曰:或曰:按王子年《拾遗记》:“‘商飙、白云、落叶、吹蓬’,师涓所造秋时歌也。”《淮南子·说山训》:“桑叶落而长年悲。”高诱曰:“桑叶落,长年惧命尽,故感而悲。”《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王逸曰:“言湖泽博平,春时草短,望见千里,令人愁思而伤心也。” ⑮(惠注)“婉娈”,见《诗·齐风》。《汉书·述赞》曰:“婉娈董公。”师古曰:“婉娈,美貌。”〔金注〕《诗·曹风》:“婉兮娈兮。”注:“婉,少貌;娈,好貌。” ⑯〔惠注〕蔡质《汉官仪》:“尚书郎怀香握兰,含鸡舌奏事。”《灵异经》:“玉皇居于云房,有红云绕之。”元微之《以州宅夸于乐天》诗:“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 ⑰〔惠注〕《史记》:“司马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 ⑱〔惠注〕蔡邕《独断》:“天子所在,曰御前。” ⑲〔金注〕《左传·成九年》:“虽有姬姜,无弃蕉悴。” ⑳〔惠注〕《汉书·扬雄传》:“何为官之拓落也。”注:“拓落,不偶也。” ㉑〔惠注〕《后汉书·赵典传》:“赵温为京兆丞,叹曰:‘大丈夫当雄飞,焉能雌伏!’” ㉒〔惠注〕《史记》:“褚先生曰: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金马门者,宫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金马门’。”太白《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号谪仙。” ㉓〔金注〕乐史《李翰林别集序》:“开元年,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辞?’遽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供奉李白,立进《清平调》三章。” ㉔〔惠注〕《新唐书·本传》:“白,兴圣皇帝九世孙也。”太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监,于长安紫极宫一见,呼余为谪仙人。”孟棨《本事诗》亦云。〔金注〕李阳冰《草堂集序》:“李白,陇西成纪人,凉昭王暠九世孙。”范传正《墓碑》:“在长安时,秘书监贺知章,号公为谪仙人。” ㉕〔惠注〕李阳冰《草堂集序》:“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綺、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曾巩《李翰林集》:“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璘军败丹阳,白奔至宿松,系浔阳狱。是时白年五十七矣,终以璘事,长流夜郎。”海宁朱一是曰:“明皇以永王为江南节度,颖王为剑南节度,盛王为淮南节度,支庶悉领入藩。故奸人无割据之心。安、史既歼,海内遂大定,而无他变。其议创于房琯,时安禄山闻之大惊,而贺兰进明即以此谮琯。肃宗罢琯几务,出为节度。当时肃宗之恶琯,即忌诸王之本意也。忌之而遂诬永王璘以反,诬白以逆。璘且不能自明,何有于白哉!呜呼,均为明皇之子,均戮力于社稷,李泌从肃宗则为戡乱之明佐,李白从永王则为党逆之累臣,忠智之士,幸不幸殊焉!” ㉖〔惠注〕《唐书·本传》:“白晚好黄老,渡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改葬青山。”《明一统志》:“李白墓在太平府城东青山之北。初葬采石仙龙山,后改葬青山。” ㉗〔金注〕《晋书·陆云传》:“云字士龙,与兄机齐名,号曰二陆。”按:台未详何在。 ㉘〔惠注〕《王氏姑苏志》:“西鹿城,在昆山,山下有卜将军庙,碑云,葬于昆山西鹿城。” ㉙〔惠注〕《南湖记略》:“鸳鸯湖,一名南湖。府城南,其禽多鸳鸯,故名。”〔金注〕《嘉兴志》:“三国时,嘉禾县有鸳央湖,在城南,一名南湖。” ㉚〔金注〕暗用韩信事。 ㉛〔惠注〕国士谓豫让,长沙谓贾谊。皆见《史记》、《汉书》本传。 ㉜〔惠注〕许国诚《京口三山志序》:“镇面山背江,其山自西南五州、长山、黄鹤、磨笄诸胜蜿蜒而东,以至于北,遂屹立为北固山。乃于大江之中,一起而为金山。金山之下,再起而为焦山。故登北固山,则西有金山,东有焦山,三山者,若鼎峙然。”〔金注〕见前《京江夜雪》诗。 ㉝〔惠注〕东坡有《金山妙高台》诗。王龟龄曰:“取《华严经》德云所居妙高峰为义也。”《方舆胜览》:“台在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