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陈伯玑二首①

怀陈伯玑二首

[原文]

当代陈无己,栖栖竟白头。三洲归作客,五字远工愁。湓浦风潮满,匡山木叶秋。经年断消息,何事只淹留

〔注释]①〔金注〕先生《皇华纪闻》:“吾友陈允衡伯玑御史,本子南城人,家南昌东湖。乱后流寓鸠兹,徙旧京。晚归东湖,葺云乡蔬圃故址居之。伯玑弱不胜衣,双瞳碧色。五言数十句,非韦苏州、倪元镇不能道也。”  ②〔惠注〕徐夔曰:《宋史》:“陈师道,字无己,彭城人。刻苦工诗,教授徐州。”  ③〔惠注〕先生《南来志》:“昔故人陈允衡伯玑,自金陵归居三洲蔬圃之侧。今数椽不知谁属矣。”〔金注〕《明一统志》:“三洲在丰城县北三里,谓杨林洲、金鸡洲、牛宿洲也。”  ④〔惠注〕《渔洋诗话》:“伯玑最工五言,如‘寒日明孤城,斜风下飞鸟’、‘蓝舆望归鸟,日莫空城曲’、‘疏钟荒寺在,澹月空床得’,此类数十句,皆王、韦门庭中语也。”  ⑤〔惠注〕徐夔曰:《续汉郡国志》:“昔有人洗铜盆于水,见一龙负水而出,因名湓浦。在九江。”〔金注〕何晏《九江志》:“青湓山有井,形如盆,因号湓水。城曰湓城,浦曰湓浦。”  ⑥〔惠注〕山以匡俗名,即庐山也。〔金注〕见卷十一《往白鹿洞次迴流山》诗。  ⑦〔惠注〕《楚辞·招隐士》:“攀援桂枝兮聊淹留。”马日璐曰:先生《国雅序》:“陈子避地以来,狐裘蒙茸,播迁琐尾,赁舂以居,贫病不能归豫章。顾不屑问家人生产,独锐意删述。予尝过其招提之居,丹铅甲乙与隐囊药裹相间。”

[原文]

公子秦川贵,飘零感盛时。田园非阮曲,别业寄鸠兹。掷拂名僧对,吟诗小妇知。秦淮旧风月,衰柳几行垂。

[注释]

①〔惠注〕李善《文选》注:“《博物志》曰:王孙公子,皆相推敬之词。”徐夔曰:《邺中集诗序》:“王粲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栋按:愚山《伯玑诗序》:“吾友陈伯玑,豫章阀阅之胄也。避乱移家,与刘远公俱流寓芜江,杜门穷巷,以诗歌自娱。”  ②〔惠注〕《水经注》:“穀水又东南,转屈曲东注,谓之阮曲云,阮嗣宗之故居也。”  ③〔惠注〕王幼学《纲目集览》:“别业,田庐也,犹言别墅。”《清类天文分野书》:“芜湖县,吴鸠兹邑,其地卑潴,水生芜藻,故云芜湖也。”《池北偶谈》:“伯玑乱后寓黄山,移鸠兹,再移白下。”〔金注〕见卷十《定远靖南侯祠》诗。  ④〔惠注〕《唐书·艺文志》:“裴子野《名僧录》,十五卷。”  ⑤〔惠注〕徐夔曰:《板桥杂志》:“小马微者,溧阳陈公子昵之,未久,赠豫章陈伯玑,生一子一女,如王子敬之有桃叶也。”朱楷曰:愚山《学馀集·与伯玑书》:“倾城艳质,到辄生子,可为眼热。游子未归,得无望断远山耶!奉柬二诗,其一贺生子,诚以示闺人,颇复冁然否?”〔金注〕《汉书·元后传》:“凤知其小妇弟张美人。”师古曰:“小妇,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