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山二首
[原文]
振衣直上江天阁①,怀古仍登海岳楼②。三楚风涛杯底合③,九江云物坐中收④。石簰落照翻孤影⑤,玉带山门访旧游⑥。我醉吟诗最高顶,蛟龙惊起暮潮秋。
[注释]
①〔惠注〕《香祖笔记》:“江天寺即金山寺,御赐今名,阁在山之顶。” ②〔惠注〕楼亦在金山上。〔金注〕徐夔曰:《京江记》:“海岳楼,宋米芾居此,在府城东,自书额。” ③〔金注〕《史记·高祖本纪》:“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孟康曰:“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又《货殖列传》:“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此南楚也。”方以智《通雅》:“西楚、南楚,皆非宋之楚州。东楚,今苏州;西楚,今徐州;南楚,即今荆州府。”《史记·东方朔列传》:“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 ④〔金注〕《晋书·文苑传》:“伏滔《正淮篇》:淮南者,三代扬州之分,秦并天下,建立郡县,是为九江。”《左传·僖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 ⑤〔惠注〕《方舆胜览》:“金山前有三岛,号石牌,称郭璞墓,大水不能没。”〔金注〕《镇江府志》:“三山石,一名笔架山,东曰巧石,虽大水不没,曰石排山,亦曰石簰。” ⑥〔惠注〕《焦氏说楛》:“苏长公赴杭过润,佛印正挂牌与弟子入室,公便入方丈,见之。师云:‘内翰何来?此间无坐处。’公戏曰:‘暂借和尚四大,用作禅床。’师曰:‘山僧有一转语,内翰言下即答,当从所请。如稍拟议,所系玉带,愿留以镇山门。’公许之,便解置几上。师曰:‘山僧四大本无,五蕴非有,内翰欲于何处坐?’公未即答。师急呼侍者云:‘收此玉带,永镇山门。’遂取衲裙相报。公有一绝云:‘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片事风流,辉映千古。”
[原文]
三山缥缈望如何①?有客褰裳俯逝波。绝顶高秋盘鹳鹤②,大江白日踏鼋鼍③。泠泠钟梵云间出,历历帆樯槛外过。京口由来开府地④,不堪东望尚干戈⑤。
[注释]
①〔金注〕见卷二《京江夜雪》诗。 ②〔惠注〕元成珪《金山寺》诗:“清宵月照鱼龙喜,绝顶秋声鹳鹤悲。” ③〔惠注〕《金山新志》:“金山滩濑下多鼋鼍窟宅,每泝洄顺流,噞喁浮沉,或近或远,出没浪花间,颇类驯抚可玩。故苏舜钦诗有‘扣阑见鼋鼍,扬首意自得’之句。” ④〔惠注〕乐史《寰宇记》:“按后汉建安十四年,吴孙权自吴徙都于京口。十六年,迁都秣陵,复于京口置京口都督以镇焉。”又《吴志》云:“京都所统,蕃会尤要,是为重镇,后为南徐州,置刺史镇下邳;而京城有留局,其后徐州或镇盱眙,或镇姑苏,皆置留局于京口,至六代,常以此地为重镇。” ⑤〔金注〕谓海逆郑成功入寇京口也。
惠按:《九曜斋笔记》:“宋苏绅《题润州金山寺》诗云:‘僧依玉鉴光中住,人踏金鳌背上行。’渔洋山人《登金山》诗云:‘绝顶高秋盘鹳鹤,大江白日踏鼋鼍。’次句意本苏诗,一经炉锤,分外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