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怀古二首①

台城怀古二首

[原文]

覆舟山畔古台城,故垒参差触目惊。蔓草萦烟野萧瑟,寒禽将子水纵横。紫云黄鹄符终验,白马青丝谶又成。千载华林宫馆路,清明时节野棠生。

[注释]

①〔惠注〕许嵩《建康实录》:“晋成帝咸和七年,新宫成,名建康宫。”注:“即今所谓台城也,在县东北五里,周回八里。”张铉《金陵新志》:“今胭脂井南至高阳楼台二里,即古台城之地,尽为军营。”〔金注〕《舆地图》:“晋成帝七年作新宫,乃台城,地在钟山侧,晋建康宫城,一名苑城。”洪迈《容斋随笔》:“晋宋后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  ②〔惠注〕徐夔曰:《元和郡县图志》:“覆舟山在上元县东北十里,镜山西足也,形如覆舟,故名。”〔金注〕乐史《寰宇记》:“山在城北五里,周围三里,东接青溪,北临真武湖,状如覆舟,因以为名。”  ③〔惠注〕先生《游鸡鸣山记》:“望后湖野水纵横,凫鷖将子,十百成群,唼喋波间。”  ④〔惠注〕徐夔曰:《南史·梁武帝纪》:“移屯汉南,是日,有紫云如盖,荫于垒幕。”又:“己未夜,郡城有数百毛人,逾堞且泣,因投黄鹄矶。盖城之精也。及旦,城降。”  ⑤〔惠注〕徐夔曰:《侯景传》:“大同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景涡阳之败,求锦,朝廷所给青布,及景反,皆为袍,采色尚青。景乘白马,青丝为辔,欲以应谣。”  ⑥〔惠注〕《金陵新志》:“古华林园,在台城内,本吴旧宫苑也。”

[原文]

传檄风生南雍州,萧郎三十冠诸侯。兰陵家国偏多故,荆楚干戈且未休。遗老空闻龙渎语,荒原都作雉媒秋。可怜代景行师日,水到青塘咽不流

[注释]

①〔惠注〕徐夔曰:《武帝纪》:“帝为雍州刺史,召集僚佐,告以举兵。谓张弘策曰:‘断三峡,据巴蜀,分兵定湘中,便全有上流。如此威声,传檄江南,风之靡草,不足比也。’”《御览》:《南雍州记》曰:“永嘉之乱,三辅豪杰,流于樊、沔,侨于汉,侧立雍州。因人所思,以安百姓也。宋文帝因之置南雍州。”按:南雍州,今襄阳府。  ②〔惠注〕徐夔曰:《武帝纪》:“帝好筹略,有文武才。王俭一见,深相器异,谓庐江何宪曰:‘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贵不可言。’”  ③〔惠注〕徐夔曰:《武帝纪》:“帝南兰陵中都里人。”按:“兰陵”“家国”二句谓湘东王也。  ④〔金注〕二句谓湘东王、河东王也。详见卷一《读史杂感》诗。  ⑤〔惠注〕徐夔曰:《武帝纪》:“行经牛渚,逢风,入泊龙渎,有一老人谓帝曰:‘君龙行虎步,相不可言,天下方乱,安之者其在君乎?’问其名氏,忽然不见。”  ⑥〔惠注〕《御览》:丘悦《三国典略》曰:“梁临贺王正德,其妹长乐公主,太子家令谢禧之妻也,姿容国色,悦而报之。生子二人。乃烧主第,投婢于火,声言主死。黄门郎张准有雉媒,正德见而夺之。准于重云殿法会所骂之曰:‘张准雉媒,非长乐公主,何可略夺?’太子纲恐梁主闻之,遣武陵王纪急相解喻,准骂乃止。正德既出,以雉还之。”徐夔曰:《西京杂记》:“茂陵人文固阳,本瑯琊人,善驯野雉为媒,用以射雉。”徐爰《射雉赋》注:“媒者,少养雉子,长而狎,人能招引野雉。”《南史·武帝纪》:“太清二年八月,侯景举兵反。以临贺王正德都督诸军,屯丹阳郡。己酉,景自横江济采石,至建业,临贺王率众附贼。景立正德为天子于南阙前。”按诗本咏侯景反叛、临贺王附贼事,而借雉媒为点缀也。《白门后集》注,暗用临贺王雉媒事。〔金注〕潘岳《射雉赋序》:“徙家琅邪,其地善射,聊以讲肆之暇,而习媒翳之事。”《赋》云:“眄箱笼以揭骄,睨骁媒之变态。”  ⑦〔惠注〕徐夔曰:邵陵王《与元帝书》云:“若自相鱼肉,是谓代景行师。”〔金注〕见卷一《读史杂感》诗。  ⑧〔惠注〕徐夔曰:韦粲事。〔金注〕见卷一《读史杂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