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汪苕文二首
[原文]
光福镇前白鹤飞①,崦东崦西雨霏微②。旧游正及梅花发,忆尔渔阳桑叶稀。三载漫求方朔米③,此行真息汉阴机④。烽烟满地忧租税⑤,石室金庭少是非。
[注释]
①〔惠注〕杨循吉《吴邑志》:“光福镇,去县西五十里,民爨千馀,街陌交通。” ②〔惠注〕陆应阳《广舆记》:“志里村、光福村有虎山,下有崦,中界石梁,名虎山桥,因称东西二崦。” ③〔惠注〕徐夔曰:《汉书·东方朔传》:“朔对武帝曰:‘侏儒长三尺馀,奉一囊粟。臣朔长九尺馀,亦一囊粟。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米长安。’” ④〔惠注〕少陵《将适汉阳》诗:“鹿门自此往,永息汉阴机。”汉阴事见《庄子·天地篇》。〔金注〕见卷一《即事作》。 ⑤〔惠注〕谓郑寇。〔金注〕谓海氛未靖也。
惠注引《国雅》评云:“浑然杜律。”
[原文]
夫君蝉蜕辞轩冕①,径欲石公山下居②。秋晚洞庭收橘实③,月明震泽钓鲈鱼④。直从甪里寻真隐⑤,莫问明庭有荐书⑥。抗迹何妨五湖长⑦,由来名士半樵渔⑧。
[注释]
①〔惠注〕《淮南子·说林训》:“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蜕,汤卧切。”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志狭轻轩冕。”李善曰:“管子曰:先王制轩冕,以著贵贱。”朱楷曰:《汉书·律历志》:“黄帝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故天下号曰轩辕氏。”邓展曰:“凡冠前卑后高,故曰轩冕也。”师古曰:“轩,轩车也。冕,冕服也。《春秋左氏传》曰:服冕乘轩。”〔金注〕扬雄《羽猎赋》:“俄轩冕。”韦昭曰:“车有蕃曰轩;冕,大冠也。” ②〔惠注〕卢熊《苏州府志》:“石公山,在吴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山前有石板。皮、陆尝游览赋诗。”《续志》云:“在可盘湾南二里,山根石形如老翁,独立水中,甚有灵验,旱涸不露,水潦不没,因名。”〔金注〕明汪道昆《游洞庭山记》:“石公崛起如方城,二石离立,乃名石公。” ③〔惠注〕乐天《拣贡橘书情》诗注:“洞庭有蜜橘、绿橘、平橘、真柑诸品。”〔金注〕蔡升《震泽编》:“湖中诸山,大概皆以橘柚为产。”又《本草》云:“橘非洞庭不香。” ④〔惠注〕范成大《吴郡志》:“鲈鱼生松江,江与太湖相接,湖中亦有鲈。俗传江鱼四鳃,湖鱼只三鳃,味辄不及。”承德曰:《御览》:“唐《书断》曰:唐张志和号烟波子,常钓鱼洞庭。”〔金注〕蔡升《震泽编》:“《吕氏春秋》:“鱼之美,洞庭之鲋也。注:一名土哺,吴人呼为鲈。其鳞斑驳,似鲈鱼也。张子野所谓‘春后银鱼霜下鲈’是也。” ⑤〔惠注〕徐夔曰:蔡升《震泽编》:“甪里村,甪里先生所居也。”按:甪,当作角,音禄。 ⑥〔惠注〕沈大成曰:《后汉书·张俭传》:“李笃谓外黄令毛钦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注:“明廷,犹明府。” ⑦〔惠注〕徐夔曰:《晋书》:“桓温子玄补义兴守,叹曰:‘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弃官归国。” ⑧〔惠注〕朱楷曰:东坡《送邓宗古》诗:“凛凛忠文公,搜士及樵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