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公祠①
2025年08月10日
董公祠
①
[原文]
董公祠庙已荒凉,凭吊西京意倍伤。漫以园陵劳主父②,只将经术奉骄王③。时逢明主身空老,志在春秋道正长④。我自爱传繁露学,玉杯曾问广川乡⑤。
[注释]
①〔惠注〕金镇《扬州府志》:“董子祠原在两淮运司后,堂祠即董子宅,内有井曰董井。正德间,巡盐御史朱冠、运史毕亨移于新兴坊。” ②〔惠注〕徐夔曰:《汉书·董仲舒传》:“辽东高庙、长陵高园殿灾,仲舒居家推说其意,草稿未上,主父偃私见,嫉之,窃其书奏焉。于是下仲舒吏。” ③〔惠注〕徐夔曰:“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公孙弘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凡相两国,辄事骄王。” ④〔惠注〕徐夔曰:“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而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馀万言,皆传于后世。”栋按:《孝经纬·钩命决》:“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以《春秋》属商,《孝经》属参。’” ⑤〔惠注〕《元史·王思诚传》:“河间所辖景州广川镇,汉董仲舒之里也。”
惠注引《国雅》评云:“学问之气,溢于楮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