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与方尔止黄心甫邹訏士盛珍示集平山堂送方黄二子赴青州谒周侍郎①
[原文]
西风萧萧天雨霜,秋高木落当重阳。鶗鴂先鸣蕙芳歇②,雁门鸿雁来何方③?今我不乐出行迈,西城近对平山堂。欧公风流已黄土,旧游寂寞风烟苍。乔木修竹无复在④,荒芜断陇栖牛羊。刘原父苏到日已陈迹⑤,况复清浅论沧桑⑥。京江南望流汤汤,北固山高枕铁瓮⑦。萧公旌旆何飞扬⑧,云龙直北云茫茫⑨。彭城戏马启高宴⑩,至今边朔传名章⑪。孤蓬惊沙振丛薄⑫,哀萤蔓草缠雷塘⑬。从来王霸已如此,牛山何必沾衣裳⑭。与君并坐但鼓瑟,醉倒聊复呼葛强⑮。樽前聚散况难必,羽声变徵何激昂⑯。明朝送汝望诸泽⑰,欲趁桓公作急装⑱。
[注释]
①〔惠注〕方文,字尔止,桐城人;黄传祖,字心甫,无锡人;邹祇谟,字訏士,武进人;盛符升,字珍示,昆山人。《方舆胜览》:“平山堂,在扬州城西北大明寺侧。庆历八年二月,欧阳公来牧是邦,为堂于大明寺庭之坤隅,江南诸山,拱立檐下,若可攀取,因目之曰平山堂。”叶梦得《乙卯避暑录》:“堂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若可见。”《栎园年谱》:“辛丑,五十岁。是年今上录公守闽功,以佥事用。十月闻青州海防道之命,癸卯春赴青州。”栋按:栎园先生于乙未年擢吏部左侍郎,为福建总督佟公代所劾征下狱,遇赦归里,至是复以观察使起家也。〔金注〕《扬州府志》:“平山堂,在郡城西北五里大明寺侧。宋庆历八年,欧阳修建堂,负高遥眺江南诸山,皆拱揖槛前,山与堂平,故名平远。”盛珍示,名符升,号诚斋,康熙甲辰进士,昆山人。徐釚《本事诗小序》:“周亮工元亮栎园,祥符人,移家白下,驻节青溪,尝与胡元润谈秦淮盛事云。”《扬州名宦志》:“周系祥符籍,江西金谿人。”时周为青州观察。 ②〔金注〕《楚辞·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五臣云:“秋分前鸣,则草木凋落。” ③〔惠注〕《海内西经》:“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高柳在代北。”〔金注〕明乔宇《游雁门山记》:“雁门山,在代州北三十五里。”《志》云:“以雁出其门,故名,一名雁门塞。” ④〔惠注〕《乙卯避暑录》:“余绍圣初尝馆于此堂者几月。是岁大暑,环堂左右,老木参天,后有竹千馀竿,大如椽,不复见日,苏子瞻所谓‘稚节可专车’是也。” ⑤〔惠注〕徐釚《词苑丛谈》:“欧阳公守维扬日,建平山堂,颇得游观之胜。刘原父出守扬州,公作《朝中措》饯之云: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金注〕《宋史·刘敞传》:“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知扬州。”《东坡年谱》:“元祐七年,改知扬州。”刘敞《平山堂》诗:“芜城此地远尘寰,尽借江南万叠山。水气横浮飞鸟外,岚光平堕酒杯间。” ⑥〔金注〕见卷六《麻姑洞》诗。 ⑦〔惠注〕《南史·萧正义传》:“京城之西,有别岭入江,高数十丈,三面临水,号曰北固。”许国诚《京口三山志》:“北固山前折为一峰,而郡治据之。”杜牧《润州》诗:“城高铁瓮横强弩。”自注:“润州城,孙权筑,号为铁瓮。”〔金注〕《南畿志》:“北固山在郡城北,下临大江,其势险固,故名。” ⑧〔惠注〕《南史·梁纪》:“大同十年,武帝幸京口城北固楼。”〔金注〕见卷一《润州怀古》诗。 ⑨〔惠注〕《南畿志》:“云龙山在徐州城南二里,山形蜿蜒如龙,故名。宋隐士张天骥尝居此。”〔金注〕见卷十《彭门怀古》诗。 ⑩〔惠注〕《南史》宋武帝事。〔金注〕《徐州志》:“戏马台在州城南,项羽尝戏马于此,故名。刘宋武帝在彭城,九日登此。” ⑪〔惠注〕《宋武述征记》:“九月九日,王登戏马台,宴百僚,赋诗,作者百馀人,谢灵运最为工。”锺嵘《诗品》评谢灵运诗云:“名章迥句,处处间起。”〔金注〕见卷十《彭门怀古》诗。李白《上裴长史书》:“名章俊语,络驿间起。” ⑫〔惠注〕鲍照《芜城赋》:“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沓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 ⑬〔惠注〕义山《隋苑》诗:“于今腐草无萤火。”少陵《遣兴》诗:“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施宿《苏诗注》:“雷塘在江都县东北十里,炀帝初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改葬雷塘。”〔金注〕《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五月,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南畿志》:“萤苑在府北七里。”又:“雷塘,江都县北十五里,汉所谓雷陂。” ⑭〔金注〕《晏子春秋》:“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问故,对曰:‘使贤者不死,则太公、桓公常守之矣;勇者不死,则庄公、灵公常守之矣,吾君安得此位乎?’”古诗:“泪下沾衣裳。” ⑮〔惠注〕《世说·任诞篇》:“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篱。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 ⑯〔惠注〕《史记·刺客列传》:“荆轲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送之。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还,复为羽声忼慷,士皆瞋目,发尽上指。” ⑰〔惠注〕许立贤曰:《史记·乐毅传》:“赵封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索隐》曰:“望诸,泽名,在齐,盖赵有之,故号焉。”〔金注〕见卷四《登石景山浮图》诗。 ⑱〔惠注〕《世说·排调篇》:“桓大司马乘雪欲猎,先过王、刘诸人许。真长见其装束单急,问:‘老贼欲持此何作?’桓曰:‘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