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方伯邀泛浣花溪二首①

金方伯邀泛浣花溪二首

[原文]

解缆江村外,溪沙失旧痕。夕阳来灌口,秋水下彭门。清吹临风缓,神鸦得食喧。百花潭上好,新月破黄昏

[注释]

①〔惠注〕《方舆胜览》:“浣花溪在城西五里,一名百花潭。”汪棣曰:先生《金素公问学集序》:“金子尊人中丞公,昔与予定交于蜀。常同泛浣花溪,怀古赋诗宛如旦暮,而宰木已拱。”〔金注〕乐史《寰宇记》:“浣花溪在成都西郭外,属犀浦县,地名百花潭。”  ②〔惠注〕乐史《寰宇记》:“灌口山在西岭天彭阙。”李膺《益州记》云:“清水路西七里灌口,古所谓天彭阙,两石对立如阙,号曰天彭。”  ③〔惠注〕《后汉书·郡国志》:“湔氐道,属蜀郡。”注:“《蜀王本记》曰:“县前有两石对如阙,号曰彭门。”杨雄《蜀都赋》:“彭门鸿屼。”刘渊林曰:“在岷山都安县。”  ④〔金注〕见卷二《丹徒行》。杜甫诗:“豺狼得食喧。”  ⑤〔惠注〕吴中复《冀国夫人任氏碑记》:“夫人微时,以四月十九日见一僧坠污渠,为濯其衣,顷刻百花满潭,因名百花潭。”  ⑥〔金注〕《淮南子》:“日薄于虞泉,是谓黄昏。”

[原文]

万里桥边去,还多吊古情。人烟过蚕市,新月上龟城。寂寂更漏发,萧萧鳞甲生。回看草堂路,修竹水芜平。王蜀徐姬诗:“又驱金翠入龟城。

[注释]

①〔惠注〕《华阳国志》:“两江有七桥。直西门郫江曰冲治桥,西南石牛门曰市桥,城南曰江桥,南渡流曰万里桥,西上曰夷里桥,亦曰笮桥,西北折曰长升桥。”〔金注〕见卷二《题巴船出峡图》诗。  ②〔惠注〕《仙传拾遗》:“蜀蚕丛氏王蜀,教人蚕桑。作金蚕数千,每岁首出之以给民家。每给一所,养之,蚕必繁孳,罢即归于王。王巡境内所止之处,民成市。蜀人因其遗事,每年春有蚕市也。”费著《岁华纪丽谱》:“二月五日五门蚕市,盖蚕丛氏始为之,俗往往呼为蚕丛太守,即门外张宴。”〔金注〕赴抃《成都古今记》:“蚕丛氏每春劝民农桑,但鬻蚕具,设之蚕市。”苏辙诗序:“眉之二月望日,鬻蚕器千市,因作乐纵观,谓之蚕市。”  ③〔惠注〕干宝《搜神记》:“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以问巫,巫曰:‘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华阳国志》亦云。  ④〔金注〕见卷七《送浦潜夫》诗。  ⑤〔惠注〕少陵《卜居》诗注:“鲍曰:公到成都之日,剑南节度使裴冕为公卜成都西浣花溪作草堂。”  ⑥〔金注〕宋居白《幸蜀记》:“天回驿太后与太妃各赋诗。太后诗曰:‘周游灵境散幽情,千里江山暂得行。所恨风光看未足,却驱金翠入龟城。’太后与太妃俱姓徐氏,诗盖太后作,非太妃也。”李石《续博物志》:“李德曰:杨雄《蜀王本纪》言,张仪筑城依龟行迹筑之。”先生《陇蜀馀闻》:“成都号龟城。父老言,东门外江岸间有巨龟,大如夏屋,不易出,出则有龟千百随之。康熙癸丑,滇藩未作逆,曾一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