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桌边制造

4.桌边制造

随着快速成形设备的小型化和超小型化,和喷墨打印机一样,RP设备的尺寸可以缩小至计算机一般大小,成为计算机的外设。随着设备价格的进一步降低,小型RP设备的普及程度也正在上升。因此,人们更普遍地将小型RP技术称为三维打印(即3DP)技术。大中小学生,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很容易通过三维CAD软件的学习和RP设备的操作训练,掌握机械零件、建筑模型、工艺美术品甚至是小孩子的涂鸦作品从创意设计至获得其原型或缩小模型的全过程。对于设计人员和艺术家建造师以及开办网上公司的人员等,小型RP设备正成为他们居家办公的必备设备。

2012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将3D打印技术称为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产业,接着美国提出要振兴美国的制造业有3个法宝——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和3D打印技术。亚洲制造业协会于2012年12月举行第六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其主题是“全球经济复苏与制造业转型”,论坛设有3D打印技术产业化专题报告和研讨。2012年11月北京市科委举行了北京数字化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揭牌仪式,在北航、清华、中航625所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已积累了一批3D打印技术重大科研成果,并逐步开始转化、应用,已初步形成3D打印产业链,今后会进一步研究该技术的产业布局、引导政策、资金支持,加快推动其发展。从以上近期的动向可以看出,3D打印技术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RP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清华大学于1989年即开始RP软件研究,1992年开始开展较大规模RP工艺和设备的技术研究工作。目前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在RP原理和工艺、材料和成形设备的研究、开发和产品化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华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江苏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正在陆续开展RP工艺、材料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随着各国RP技术的发展,国际性的RP协会应运而生。快速成形协会国际联盟GARPA(GlobalAl-liance Rapid Prototyping Association)在美国Terry Wohler教授和香港Ian Gibson博士的倡导下于1998年正式成立。GARPA是在各国政府注册的RP协会(学会、技术委员会等)的联盟,现有17个会员国,国家(地区)和协会负责人见表10-1-1。

我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快速成形技术委员会是GARPA最早的支持者之一,积极参加GARPA的各种活动。GARPA每年两次活动,一次为峰会,与各国RP年会同时召开;另一次在法兰克福的德国模展(Eu-ro-Mold)上以聚会(Party)的形式召开。GARPA的这些活动促进了各国学者间的学术交流,同时也有利于行业内的合作和商业活动。RPML为通过网络交换有关快速成形制造的信息网站,为了更好发挥其作用,正在筹建信息数据库(Information Data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