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口服降糖药

1.常用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有第一代的D-860;第二代的优降糖、美吡达、达美康、糖适平、克糖利等;第三代的格列美脲。磺脲类与受体的亲和力决定降糖强度,在常用剂量时,其强度大致为: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甲磺丁脲>格列波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甲苯磺丁脲(D-860)

【临床应用】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作用最快、最弱,药效时间最短。适用于 2 型糖尿病尤轻、中度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本品也可用于胰岛肿瘤的诊断。

【用法用量】第1、2日每日口服 3 次,每次1g;第 3 日开始以每日3次,每次0.5g的维持量,饭前服用。

【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腹泻、胃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较少见皮疹,个别的有黄疸、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注意事项】

1 孕妇、乳母不宜用。

2 肝、肾功能不全,白细胞减少,对磺胺过敏者、孕妇、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重大手术、外伤和急性感染者禁用。

3 体质虚弱、高热、肝或肾功能不正常,恶心与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进,老年人慎用。

●格列本脲(优降糖)

【临床应用】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物。用于血糖较高、用其他磺酰脲类降血糖药效果不佳的 2 型糖尿病的治疗。但由于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目前在临床上一般不作为首选用药。

【用法用量】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开始每日2次,每次1.25~2.5mg,餐前30分钟服用。根据病情调整用量,剂量范围为2.5~15mg。每日最大剂量20mg。

【不良反应】同甲苯磺丁脲。因本品作用强,从体内清除慢,掌握不好用量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尤其在老年人、肝肾功能不良者易发生,严重的出现低血糖昏迷,临床上也不少见。

【注意事项】

1 低血糖发生率高,使用时应注意药物剂量及注意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2 注意用药对象的选择,老年患者不作为首选用药。老年人、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3 禁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的抢救;大手术前后、孕妇等的血糖控制。

●格列齐特(达美康)

【临床应用】本品降糖作用较强。还可减少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黏度,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用于轻、中度 2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合并有微血管病变者。也适用于老年人。

【用法用量】口服。开始用量40~80mg,1日1~2次,以后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至 1 日40~320mg,分2~3次,每日餐前30分钟口服,待血糖控制后,每日改服维持量。

【不良反应】本品不良反应较小。偶有轻度恶心、呕吐,上腹痛、便秘、腹泻,红斑、荨麻疹,血小板减少,粒性白细胞减少,贫血等,大多数于停药后消失。

【注意事项】肝、肾功能不全、磺脲药过敏者禁用,孕妇及乳母不宜使用。老年人用药量酌减。

●格列吡嗪(美吡达)

【临床应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效果较好,对其他口服降糖无效者,改用本药仍50%有效。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2~3个月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般推荐剂量2.5~20mg / 日,早餐前30分钟服用。日剂量超过15mg,宜在早、中、晚分3次餐前服用。最大日剂量不超过30mg。

【不良反应】较常见的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上腹胀满)、头痛等,减少剂量即可缓解。个别患者可出现皮肤过敏。偶见低血糖,亦偶见造血系统可逆性变化的报道。

【注意事项】

1 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者应慎用。

2 用药期间应避免饮酒,以免引起类戒断反应。

3 孕妇、乳母禁用,老年人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

●格列喹酮(糖适平)

【临床应用】本品起效快,半衰期短,其中95%从胆道经肠道排泄,仅5%经肾脏排泄,这是本药与其他磺脲类药物的最大不同之处。用于轻、中度2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尤其是糖尿病肾病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也适用于老年人。

【用法用量】餐前服用。一般日剂量为15~180mg。日剂量30mg以内者可于早餐前 1 次服用。大于此剂量者可酌情分为早、晚或早、中、晚分次服用。开始治疗量应从15~30mg开始,根据血糖情况逐步加量,每次加量15~30mg。

【不良反应】极少数人有皮肤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轻度低血糖反应及血液系统方面改变。

【注意事项】

1 糖尿病患者合并肾脏疾病有严重肾功能不全时不宜应用。

2 胃肠道反应一般为暂时性的,随着治疗继续而消失,一旦有皮肤过敏反应,应停用本品,代之以其他降糖药或胰岛素。

3 禁用于 1 型糖尿病;糖尿病昏迷或昏迷前期;糖尿病合并酸中毒或酮症;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妊娠、哺乳期及晚期尿毒症患者。

●格列美脲(亚莫利、依瑞)

【临床应用】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对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后的2 型糖尿病患者,当血糖控制不理想时或对部分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仍然有效,尤其是与胰岛素合用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用于 2 型糖尿病的治疗。

【用法用量】格列美脲的起始剂量为1~2mg,每天1次,早餐时或第 1 次主餐时给药。最大初始剂量不超过2mg,维持剂量为1~4mg每天 1 次,最大维持量为6mg每天 1 次。

【不良反应】

1 本品可引起低血糖症,尤老年体弱者在治疗初期,不规则进食,饮酒及肝肾功能损害患者。

2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少见。

3 有个别病例报道血清肝脏转氨酶升高。

4 皮肤过敏反应,瘙痒、红斑,荨麻疹少见;头痛、乏力、头晕少见。

【注意事项】

1 注意早期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如头痛、兴奋、失眠、震颤和大量出汗,及时采取措施。

2 避免饮酒,以免引起类戒断反应。

3 对格列美脲有过敏史者禁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或不伴昏迷者禁用。

4 孕妇、分娩妇女、哺乳期妇女禁用。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物 常用双胍类降糖药包括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盐酸二甲双胍、迪化糖锭、美迪康、格华止、降糖片等)。

●苯乙双胍(降糖灵,苯乙福明)

【临床应用】主要适用于单用饮食疗法不能有效控制或对磺酰脲类无效的2型糖尿病及部分1型糖尿病。对肥胖型糖尿病可抑制食欲及肠吸收,减轻体重。

【用法用量】每次25mg。每日 3 次口服。应避免用过大剂量,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有厌食、口干、口中金属味、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大剂量时较易发生,减量或停药后即可消失。

2 易引起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当剂量较大(125~150mg / 日)时较易诱发。

【注意事项】

1 对正常人无明显降血糖作用,一般不引起低血糖。过去应用较多,但因此药不良反应较多,应用不慎,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目前已少用。欧洲各国已停止生产降糖灵。但药物价格便宜,在农村,生活水平低的地区仍在应用。

2 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昏迷者禁用。

3 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4 严重感染、外伤、重大手术者禁用。

5 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禁用。孕妇、乳母慎用。

6 发热有皮疹等过敏反应者停用。

7 能减少肠道吸收维生素B12,使血红蛋白减少,产生巨红细胞贫血,也可引起消化不良。

8 尽量不用降糖灵,若使用时剂量应≤75mg/日。

●二甲双胍(盐酸二甲双胍、迪化糖锭、美迪康、格华止、降糖片等)

【临床应用】适用于轻、中度 2 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患者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作为首选抗高血糖药物。使用磺脲类降糖药未能达到良好控制者,可与其合用,增强降糖效果。用胰岛素治疗者,加服双胍类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用法用量】口服,餐时服用,成人开始 1 次0.25g,1日2~3次,以后根据血糖和尿糖情况调整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胃痛、口中有金属味等。

2 有时有乏力、疲倦、体重减轻、头晕、皮疹。

3 致乳酸增高及乳酸性酸中毒少见。

【注意事项】

1 若有胃肠道反应者,可在餐后服用。

2 进行肾脏造影者应于前 3 天停用本品。

3 2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呼吸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贫血等情况禁用,防止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4 过度饮酒者、脱水、痢疾、营养不良者,对本品和双胍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5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70岁以上患者可能出现乳酸性酸中毒,宜慎用。

6 维生素B12、叶酸、铁缺乏者,宜慎用。

7 胃肠道伴有较严重疾病者,宜慎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临床应用较多的该类药物有阿卡波糖(拜唐苹)、伏格列波糖(倍欣)。

●阿卡波糖(拜唐苹、卡博平)

【临床应用】可为 2 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单纯饮食治疗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患者,尤其是肥胖者更为适宜。其降低餐后高血糖作用较为理想。

【用法用量】小剂量开始,25~50mg,每日 3 次,于开始进餐时或与头几口饭同时嚼碎吞下。剂量因人而异。一般起始剂量为每次50mg,每日 3次。以后逐渐增加至每次0.1g,每日 3 次。最大剂量300mg / 日,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服药早期,可出现腹胀、肠鸣音亢进、排气过多,甚至腹泻,极少见有腹痛。如果不控制饮食,则胃肠道不良反应可能加重。多数患者在服药 2 周后左右症状缓解,约3%患者因不耐受而停用。个别病例可能出现诸如红斑、皮疹和荨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

【注意事项】

1 对阿卡波糖过敏者禁用。

2 糖尿病昏迷及昏迷前期,酸中毒或酮症患者禁用。

3 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慢性胰腺炎、恶性肿瘤、酗酒患者,肝功能不良和严重肾功能障碍者禁用。

4 患有由于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疾患,严重的疝、肠梗阻、肠道术后和肠溃疡的患者禁用。

5 出现低血糖,应使用葡萄糖纠正,而不宜使用蔗糖。

6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儿童用药18岁之前暂不宜使用,老年患者用药缺乏安全性依据。

●伏格列波糖(倍欣)

【临床应用】能降低餐后血糖,应用于糖尿病餐后高血糖者。

【用法用量】通常成人1次0.2mg,1日3次,饭前口服。如服药 4周后疗效不显著,可以将 1 次量增至0.3mg。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症状腹胀,排气增加,偶见腹泻,腹鸣,腹痛。偶尔出现肠梗阻样症状。

2 过敏反应偶见皮疹,瘙痒等。

3 其他:头痛眩晕,颜面浮肿,发热、倦怠感,高钾血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4 个别患者偶尔出现肝酶上升。

【注意事项】

1 与胰岛素及磺脲类药物并用时,应考虑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慎重地从低剂量开始给药。

2 与胰岛素及磺脲类药物并用发生低血糖时,应给予葡萄糖,而不是蔗糖。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或昏迷前的患者;严重感染的患者、手术前后的患者或严重创伤的患者;对本品有过敏史的患者均禁用。

4 老年人应从小剂量开始用药,以防低血糖等发生;孕妇慎用,尽可能避免哺乳期妇女用药;对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立。

5 慢性胃肠道疾病及患有由于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疾患,严重的疝、肠梗阻、肠道术后和肠溃疡的患者禁用。

★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

●罗格列酮(文迪雅)

【临床应用】用于经饮食控制和锻炼治疗效果仍不满意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胰岛素抵抗患者。本品可单独应用,也可与磺脲类或双胍类合用,治疗单用磺脲类或双胍类血糖控制不佳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用法用量】本品起始用量为 1 日4mg,单次服用。经12周治疗后,如需要,本品可加量至 1 日8mg,1 日 1 次或分 2 次服用。

【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是血容量增加和水肿,但一般较轻。长期使用应定期观察肝功能。有肝病和心功能不全者不宜用。

【注意事项】临床研究证实罗格列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受年龄、种族、吸烟或饮酒的影响。肾损害患者单服本品不需调整剂量。

●盐酸吡格列酮(艾汀、卡司平、艾可拓)

【临床应用】适用于轻、中度2 型糖尿病具有一定胰岛功能者,及使用其他降糖药疗效不佳者,尤其是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双胍类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 次,每次15~30mg,可根据病情加量至每日45mg,每日 1 次。

【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当单药治疗不能满意控制血糖、与磺脲类、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时,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少数病例出现轻度贫血、血小板减少、水肿等。本品治疗可能导致绝经期前不排卵的胰岛素抵抗患者重新排卵,此类患者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注意事项】

1 本品仅在胰岛素存在下发挥降糖作用,不应用于 1 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

2 与口服避孕药合用可降低避孕药疗效;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合用时,可抑制吡格列酮的代谢。

3 患者出现活动性肝病的临床表现或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ALT超过正常上限2.5倍),不应开始本品治疗。治疗中如患者ALT水平持续超过3倍正常上限或出现黄疸,应停药。

4 与胰岛素合用时,水肿发生率较高,浮肿患者慎用,心功能为Ⅲ级和Ⅳ级的患者也慎用。

5 对本品或其他噻唑烷二酮类药品过敏者禁用。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瑞格列奈(诺和龙、孚莱迪)

【临床应用】用于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代谢产物92%主要经胆汁排泄,8%代谢产物经尿排出。故老年糖尿病患者及轻度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也适用。

【用法用量】推荐起始剂量为0.5mg,每日2~3次,最大的推荐单次剂量为4mg,进餐时服用。但最大日剂量不应超过16mg。

【不良反应】常见为低血糖反应,通常较轻微。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如轻微恶心、上腹不适、腹泻等。少数有皮肤过敏反应。

【注意事项】

1 尽管瑞格列奈主要由胆汁排泄,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仍应慎用,严重肾功能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营养不良患者应调整剂量。

2 不进餐不服药。注意监测餐后血糖。

3 已知对瑞格列奈或本品中的任何赋型剂过敏的患者禁用。

4 1型糖尿病患者,伴随或不伴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妊娠或哺乳妇女,18岁以下儿童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