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特点

一、工程特点

渝万铁路建设施工工程量大、对外协调难度大。出现4处桥梁跨越高速公路,4处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情况;1处桥梁跨越施工期在建渝利铁路货车外绕线,1处隧道跨越既有达万线情况;穿越4处水源保护区,途经3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旅游区等环境敏感区;途经重庆市主城区、长寿区、垫江县、梁平县、万州区,征地拆迁工作量大。

沿线地经三峡库区,不良地质主要有:滑坡(3处)、危岩落石(11段)、岩堆(6处)、岩溶(2处)、顺层路堑(114处)、顺层偏压(13 km)、软质岩风化剥落等。

(一)路基工程

(1)沿线地形差别大,各区段路基结构类型多,管理难度大。重庆至长寿段(约70 km)深路堑、陡坡路基多,长寿至梁平段(约120 km)软土路基多,梁平至万州段(约60 km)顺层、陡坡路基、高边坡多。

(2)路基点多分散,短小路基较多,线路纵向刚度均匀性要求高。

(3)高边坡防护要求高。沿线均为低山丘陵地区,深挖路堑较多。

(4)与渝利线并行施工地段长,施工干扰因素多。铁路在重庆至长寿之间约有70 km与施工期在建渝利铁路平行,平均距离有15~150 m,24段6.459 km路基与渝利铁路断面相交,施工时确保渝利线路成品保护,是路基施工的控制重点。

(5)与站后工程接口多。路基工程与综合接地、电缆沟槽、接触网立柱基础、连通管道、声屏障基础等站后工程的接口复杂。

(二)桥梁工程

(1)全线桥梁结构形式多样,有连续梁、道岔连续梁等,且4次跨越高速公路、1次跨越施工期在建渝利铁路及多次跨越河流,施工难度大。

(2)结构耐久性要求高,工后沉降和混凝土徐变控制标准高。

(3)架梁任务重,影响因素多,8个梁场中有7个需要过隧架梁,其中,1#梁场需通过3 km左右的隧道架梁。

(4)移动模架现浇梁82孔。王家村隧道至万州北站(含)之间桥梁均需现浇。

(三)隧道工程

(1)全段隧道的地质构造较复杂。有危岩落石、岩堆、滑坡、岩溶及岩溶水、煤层低瓦斯、顺层、浅埋、偏压、软质岩软化膨胀岩、高地应力岩爆及地层变形等不良地质,隧道Ⅳ、Ⅴ级软弱围岩所占比例大,约68.2%。

(2)隧道开挖断面大,隧道防水要求高。隧道工程内轮廓均采用单洞双线,内净空有效面积不小于92 m2,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12。

(3)多数隧道处于架梁通道,工期压力大。

(四)轨道工程

(1)无砟轨道刚性要求高,施工工艺严格,在隧道基础的沉降满足要求后实施无砟道床施工。

(2)轨料、道砟供应集中,运输条件差,运输压力大,应提前做好计划,统筹安排。本线在长寿北新建铺轨基地,存放长轨,长轨铺设从长寿北站开始,先重庆后万州方向。长轨供应应协调好与渝利铁路公司、成都铁路局的关系,保证长轨按计划进场存放。

(3)轨道铺设采用100 m定尺轨,500 m长轨条,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4)高速道岔铺设工艺复杂,技术标准高。

(5)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接口较多。

(五)站场工程

(1)受地形条件限制,4个站场设在桥梁上,施工难度大。长寿北、垫江、三正北、万州北站均有道岔桥梁或渡线桥梁。

(2)专业接口多,建设工序复杂。车站是路基、桥梁、轨道、站房、四电的结合点,在时间短,工程量大的条件下,需要各专业通力合作,保证各专业各工序按施组有序推进。

(六)四电工程

(1)电力工程:全线供电点主要分布在沿线各车站、中继站、线路所等。负荷为通信、信号、信息化、电气化、给排水、机械等动力设备及室内外照明。根据地方电源情况及铁路用电要求,车站设置10 Ⅴ配电所为铁路贯通线及车站地区负荷供电。

(2)电气化工程:主要包括牵引供电系统、牵引变电所、分区所、电力调度所、接触网。

(3)通信工程:本线通信网主要承载各类语音通信和列控、调度、信息化、数据网、电力远动、电化远动、车辆等数据通信业务。由传输及接入、数据网、电话交换、专用移动通信、调度通信、应急通信、会议电视、同步及时钟、电源设备及环境监控和综合视频监控等系统组成。

(4)信号工程:信号系统主要由行车调度指挥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及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