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气象条件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气象条件

全线设重庆北、复盛、长寿北、长寿湖、垫江、云龙(预留)、梁平南、三正北(预留)、万州北9个车站。改建车站1个(重庆北),新建车站6个,远期预留车站2个。

全线设置有长寿北综合车间、垫江综合工区、梁平南综合工区、万州北综合车间。

(一)重庆北站

重庆北站分为渝怀场(既有)、渝利场(在建)、渝万场(在建),渝怀场: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正线承力索JTMH-70(15kN),接触线CTAH-120(15kN);站线承力索JTMH-70(15 kN),接触线CTAH-85(10 kN);导线悬挂点高度6 450 mm。腕臂柱采用横腹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硬横跨采用格构式支柱及硬横梁。

渝利场、渝万场:标准与渝利线相同(见下),导线高度按6 000 mm设计,腕臂柱采用H型钢柱。

(二)渝利线

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正线承力索JTMH-120(15 kN),接触线CTSH-150(20 kN);站线承力索JTMH-70(15 kN),接触线CTSH-85(9 kN);导线高度按满足通过双层集装箱设计,悬挂点高度6 450 mm。路基腕臂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等径圆支柱,桥上支柱采用格构式钢柱,硬横跨支柱采用圆钢管柱。

(三)工程界面

本线与重庆北站工程(属于渝利线工程)存在的工程界面划分如下:

(1)渝万正线:接触网在重庆北渝万场出站锚段关节处划分。

(2)渝万下行联络线:接触网在重庆北渝怀场出站绝缘锚段关节处划分。

(四)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见表3-14-4。

表3-14-4 环境条件

img

注:1.接触线最大风偏设计按最大运行风速30 m/s考虑(根据OCS-2第2.2条及《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0~250 km/h部分》第172条);接触网结构设计风荷载计算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表8.2.1要求进行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修正;根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的表5.5.9-2进行风荷载体型系数修正。
2.正线锚段长度及腕臂偏移量的最高计算温度为+80℃。联络线的锚段长度及腕臂偏移量的最高计算温度为+60℃。
3.隧道内接触网设计气温应依据隧道长度及该锚段在隧道内的长度确定。当2/3锚段及以上位于长度大于2 000 m的隧道内时,设计气温比隧道外接触网设计气温最低值高5℃,最高值低10℃;其余情况可与隧道外接触网设计气温取为一致(执行TB10075—2000)。
4.全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按0.05g考虑。
5.本线海拔高度不大于60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