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场专业与其他专业间接口设计

二、站场专业与其他专业间接口设计

(一)与线路专业接口

站场全过程参加线路的站场(线路所)平、纵断面设计,配合线路专业的定线工作,线路的平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站场布置技术要求,尽量配套地方城市规划,降低工程投资。

(二)与桥涵专业接口

(1)在车站平面布置中,对站内桥涵(含上跨公路桥)的设置结合站场平面布置、车站与地方城镇规划统筹考虑,尽量避免道岔布置上桥或与框架涵、桥重叠,必要时调整道岔或桥涵布置。在困难条件下,车站必须布置在桥上时,车站及桥梁设计均应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尽量节约工程投资。

(2)尽可能减少公路站内上跨,必须上跨时桥梁尽量布置在车站咽喉外。

(3)站场排水系统设计中,车站路基设计采用路堑设侧沟与天沟相结合,路堤设排水沟,线间设纵向排水槽,充分利用桥涵进行排水。

(4)站场设备布置时,尽量避开涵洞进出口位置,减小涵洞工程,保证排水畅通。

(5)站场路基与桥分界点横断面接口应尽量一致,当不能统一时,应在20 m左右范围进行过渡。

(三)与路基专业接口

(1)站场内路堑侧沟、天沟与路堤排水沟,在与区间路基衔接点均贯通考虑,保证区间和站场排水系统连续性。

(2)站场路基与区间路基分界点横断面接口应尽量一致,当不能统一时,应在20 m左右范围进行过渡。

(3)站场路基工点处理要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还要结合站场设备本身用途综合考虑确定,站场设备应尽量避免高填深挖和不良地质段。

(4)车站土石方调配应结合区间土石方余缺统筹设计。

(四)与隧道专业协调

(1)尽量避免在隧道布设场点(含安全性),困难条件下不能避免时,场点(含安全线)设计应充分考虑隧道技术条件及工程。

(2)站场路基与隧道分界点横断面接口应尽量一致,当不能统一时,应在20 m左右范围进行过渡。

(3)车站土石方调配应合理充分利用隧道弃渣,节约隧道弃渣场地。

(五)与站后专业接口设计

(1)全线车站通信、信号电缆沟槽(非站台地段)设置于路肩。站内道岔、信号机设置等与信号专业充分沟通、协调。

(2)电气化及电力专业的接口设计。

牵引变电所、配电所所的设置位置充分结合站场布置、地形地貌、进出馈线及通所公路综合考虑。

长寿湖、垫江、梁平南、万州北各新设牵引变电所1处,长寿北站将原渝利线电力、牵引变电所调整至北侧;万州北站设配电所1处。

站场专业负责段所址场坪平整及通所公路引入工程。

(3)声屏障立柱基础。

声屏障立柱基础在路基基床表层压实后,采用钻孔灌注施工,可以与通信信号电缆槽同时施工。基础顶面预留法兰盘,与立柱采用螺栓连接。基础周围的空隙采用水泥砂浆填补。声屏障应设置于路肩宽度范围以外。

(4)机械专业的接口设计。

长寿北、万州北各设综合维修车间1处。长寿北设有大机线1条、轨道车辆停放线3条,万州北设有大机线2条,轨道车辆停放线3条。

复盛、垫江、梁平南站各设综合维修工区1处,垫江、梁平南综合维修工区设有大机线2条,轨道车辆停放线2条,复盛综合维修工区不设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