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层岩性

二、地层岩性

沿线出露有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地层,全线地层简述如下。

(一)第四系(Q)

沿线第四系成因复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厚度变化大。主要有坡积、残积、崩积、冲积、洪积、滑坡堆积等地层。沿既有铁路及高速公路有大量的人工堆积。多为全新统(Q4)地层,局部为上更新统(Q3)地层。

1.全新统(Q4

(1)人工填土(Q4ml):灰黄、褐黄、棕黄、棕红等色,主要为硬塑状粉质黏土夹碎石角砾及稍湿—潮湿状碎石类土,石质为泥岩、砂岩。一是既有铁路、高速公路、农田改造及城镇建设弃渣,厚2~35 m不等,松散,稍湿—潮湿,稳定性差,属Ⅱ级普通土—Ⅲ级硬土;二是既有铁路、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等填筑土,厚2~15 m,稍湿—潮湿,稍密—中密,属Ⅱ级普通土—Ⅳ级软石。

(2)冲洪积层(Q4al+pl):黄、褐黄、棕黄、褐灰、深黑等色,软塑—硬塑状粉质黏土、黏土;浅黄、褐黄、棕黄、褐灰、深灰等色,松散—中密,潮湿—饱和状圆砾土;灰、深灰、灰褐、灰黑色软塑—流塑状淤泥、淤泥质土,部分为松软土。主要分布于段内河谷(河谷阶地)或沟槽地带,一般厚2~8 m。属Ⅱ级普通土—Ⅲ级硬土。

(3)坡洪积层(Q4dl+pl):褐黄、浅黄、棕黄、紫红色软塑—硬塑状粉质黏土、黏土;深灰、灰褐、灰黑色软塑—流塑状淤泥、淤泥质土、软黏土、松软土;局部为深灰、灰褐色,松散—中密,饱和状角砾土。分布于平缓开阔的沟槽中,一般厚2~8 m,局部厚达12~15 m。属Ⅱ级普通土—Ⅲ级硬土。

(4)坡残积层(Q4dl+el):褐黄、浅黄、褐黄、紫红色硬塑—坚硬状粉质黏土、黏土。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0~4 m,局部达5~8 m,广泛分布于缓坡及坡脚。局部地段黏土为膨胀土,山间洼地零星夹有软土、松软土。属Ⅱ级普通土。

(5)滑坡堆积层(Q4del):一是以粉质黏土为主,夹碎、块石,紫红色、暗紫色、灰黑色、灰绿色,软塑—硬塑状,厚5~30 m,主要分布于溪河两侧宽缓岸坡一带,属Ⅱ级普通土—Ⅲ级硬土。二是以碎块石土为主,灰黄、灰褐色、紫黄色,中密,稍湿,碎块石占70%~80%,砂岩、泥岩质,厚5~30 m,属Ⅲ级硬土—Ⅳ级软石;一般发育于以下两种地貌条件下:低山区的顺层高坡的下部,系顺层滑坡所致,主要分布于梁平—分水一带;较高陡立斜坡下部的渐缓地带,系坡崩积土层失稳所致,主要分布于岩层平缓地段的深切冲沟岸坡两侧。

(6)坡崩积层(Q4dl+col):以碎块石土为主,灰黄、灰绿、褐黄色,松散或中密,稍湿状,砂、泥岩质块、碎石占50%~70%,余为黏性土充填,一般厚2~15 m。主要分布于沿线峡谷陡坡(崖)地段。属Ⅲ级硬土—Ⅳ级软石。

2.上更新统(Q3

冲积层(Q3al):在长江残存的高阶地零星分布,以黏性土、卵石土为主,卵石土胶结较好,厚2~6 m。属Ⅱ级普通土—Ⅳ级软石。

(二)侏罗系(J)

1.上统(J3

蓬莱镇组(J3p):为灰、灰绿色中至厚层状岩屑长石砂岩与紫红色泥岩。泥岩中含钙质结核。砂岩普遍含钙质,并具交错层理,沿走向往往有增厚及尖灭现象。

遂宁组(J3s):鲜红色含钙质粉砂质水云母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暗紫红色、浅灰色中至厚层状砂岩。

2.中统(J2

上沙溪庙组(J2s):紫红色、暗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含粉砂质水云母泥岩,含钙质结核黄灰至浅灰色块状长石砂岩、岩屑亚长石砂岩不等厚互层。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下沙溪庙组(J2xs):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灰绿色厚层岩屑亚长石砂岩、长石砂岩。与下伏地层部分为假整合接触。

新田沟组(J2x):杂色泥岩,深灰、灰绿、灰黄水云母页岩、粉砂质页岩,灰黄色长石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夹薄层灰岩,局部夹黑色炭质页岩。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

3.中下统(J1-2

自流井组(J1-2z):紫红色钙质泥岩、深灰至灰黄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夹生物碎屑灰岩。

4.下统(J1

珍珠冲组(J1z):灰色薄至中厚层亚岩屑石英砂岩、泥岩,底部夹薄煤层,局部地段泥岩、页岩增多。重庆幅、涪陵幅下部含炭质页岩。泥岩一般具有膨胀性。

(三)三叠系(T)

1.上统(T3

须家河组(T3xj):灰色厚层状岩屑砂岩、长石亚岩屑砂岩夹炭质页岩及煤线。本组“软”(含煤段)“硬”(砂岩段)分段不明显,“软层”不发育,主要以砂岩为主。

2.中统(T2

雷口坡组(T2l):上部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灰岩、灰岩夹页岩,下部为盐溶角砾岩夹紫红色、灰绿色粉砂质页岩、钙质页岩、薄层泥质灰岩。

巴东组(T2b):为灰色薄—中厚层状泥灰岩、泥质灰岩与黄灰色、紫红色页岩、泥岩、薄—中厚层粉砂岩互层。深孔揭示,在泥岩裂面充填白色石膏,呈薄片状。

3.下统(T1

嘉陵江组(T1j):灰、浅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生物碎屑灰岩、角砾状灰岩、泥质灰岩、盐溶角砾岩。

飞仙关组(T1f):顶部为紫红色钙质页岩夹含泥质灰岩,中部为灰、浅灰色灰岩,底部为泥质灰岩、灰绿夹薄层泥质灰岩。

(四)二叠系(P)

1.上统(P2

长兴组(P2c):上部为深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灰岩,含大量燧石结核;中部为灰、浅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下部为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含燧石结核或条带。厚度100~200 m,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龙潭组(P2l):灰、灰白色、灰黑色,灰岩、泥质灰岩、黏土岩、页岩、砂岩互层,含4~6层煤(线);底部煤层厚度一般不超过1 m,可开采。明月山隧道穿越明月峡背斜轴部时将揭示该地层。

2.下统(P1

茅口组(P1m):上、下部为深灰色厚层状微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有机质页岩;中部为灰—浅灰色厚层状灰岩,含燧石结核或条带。本组厚度大于200 m,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