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绿色防护
边坡绿色防护主要有:喷播植草、栽植灌木、喷混植生、袋装植生、三维柔性生态护坡。如图4-2-29、4-2-30。
(一)液压喷播植草防护
喷播植草护坡技术是利用液态播种原理,将草籽、肥料、黏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和色素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内配水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边坡坡面而完成植草施工的绿化技术。喷植材料应随拌随喷。护坡喷植后,在20天内必须喷(洒)水养生(下雨例外),使喷植护坡始终具有足够水分,促使草籽发芽,生长。

图4-2-29 绿化边坡

图4-2-30 三维柔性生态护坡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配料→拌料→喷洒混合料→覆盖→养护→质量检验→场地清理。
施工准备:配备好正式施工所需的喷草机、草籽、化肥、有机纤维素、黏合剂和土壤安定剂、水、无纺布;按照设计要求放样完成。
配料:根据设计要求,按照选定的施工配合比进行草籽混合料的配制。
拌料:将配制好的草籽混合料放入喷草机中,加入适量的水,按照要求搅拌完成待用。
喷洒混合料:用特制的液压泵把种子材料均匀地喷在平整好的地面上。
覆盖无纺布:喷洒混合料完成后,在坡面上铺一层无纺布,以起到保护作用。无纺布的铺设、搭接、固定等均按照其施工要求进行。
质量检验:喷播完成一定时间草籽发芽后,要检查每平方米内种子发芽数是否满足要求,若不足则要补种。
(二)栽植灌木护坡
在路基边坡成型后,按设计栽植适合当地气候、土质的灌木。栽植后,经常洒水养护,直到其成活,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死亡,则即刻补种。
按设计位置及间距进行树坑开挖。坑穴开挖后,应检查土壤是否适合于种树,不适合的土壤用种植土加以换填,将土壤换为种植土后方可进行栽植,种植土可加入30%以上的泥炭土,种树前一般应对土壤深翻0.4~0.6 m。完成后应派专人施肥、浇水,保证树木的成活。
(三)喷混植生护坡
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测量放线,测放出坡脚桩;人工挂线按设计边坡坡率将边坡精细修刷平整;锚杆及铁丝网按有关规定进行进场检验和送检;试验室选定绿化基材混合物配合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含水量等因素选择草籽种类。
在坡脚和坡顶按照设计尺寸开挖预留沟槽,同时及时施工锚杆及挂设镀锌铁丝网。
挂设镀锌铁丝网时,先将镀锌铁丝网置于坡顶沟槽内,然后从坡顶到坡脚依次铺设,镀锌铁丝网尽量与坡面贴紧,使镀锌铁丝网保持平整,不产生褶皱和悬空,幅与幅之间重叠搭接横向搭接10 cm,纵向搭接20 cm,搭接部分用镀锌铁丝连接。
镀锌铁丝网铺设固定后,采用液压喷播机将绿化基材混合物均匀喷洒在坡面上,然后再在其上喷播土壤改良剂、肥料和草籽的混合物,并视情况撒土覆盖。
覆盖土工膜,并定期洒水,养护边坡直至植草成坪。
(四)袋装植生护坡
边坡坡率不陡于1∶1.0,植生袋平铺适用于边坡坡率缓于1∶2的顺层清方岩质边坡。
针对部分坡面有嵌补部分后再码砌生态袋。
1.施工工艺
主要工序:人工清坡→坡面→坡面锚杆框架梁浇筑或骨架施工→码砌生态袋→挂铁丝网固定→用膨胀螺钉将铁丝网与框架固定→撒播灌木种→洒水养护。
2.施工注意事项
生态袋装植物为种植土,每袋掺入有机肥0.5 kg。
清理、平整破边时,一般采用人工清坡,清除坡面浮石和浮土,使生态袋和岩石表面紧密结合,每个框格内坡面起伏不宜超过8 cm,否则对边坡稳定不理。
设置植生袋地段的框架梁外露不小于25 cm。码砌生态袋时应保证生态袋不溜塌和鼓出,生态袋坡面应平整,起伏不宜超过5 cm。在码砌生态袋一段时间后,应检查生态袋的自然沉降密实情况,若发现框格顶部码砌生态袋出现沉降缺口后,应及时填补生态袋使其密实。施工摆放时应将有缝纫线的袋边朝向坡体里侧。骨架内生态袋均平铺设置。
码砌生态袋后,将铁丝网沿坡面顺势铺下,铺设时应拉紧网子,铺平顺后固定在锚杆上。固定时,使铁丝网与生态袋面贴紧。
(五)三维柔性生态护坡
适用于坡率不陡于1∶1.0,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残积土及软质岩路堑边坡与改良土、硬质岩填料填筑的路堤边坡。技术要求如下:
根据渝万地区气候特征,选择银合欢、黄荆、山毛豆3种灌木种子混合点播,混合种子用量1.84 g/m2,点播间距为3.0 m,上下呈“品”字型挖穴栽植按5粒/穴控制。
草种应选用适宜于当地气候条件且抗逆性强的草种。
土工网垫:抗拉强度≥2.0 kN/m,单位质量≥350 g/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