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心墩施工
实体墩墩身在15 m以下时,采用大块钢模板一次整体浇筑成型,大于15 m时分节浇筑。混凝土通过泵送入模,墩身模板和钢筋采用汽车起重机垂直吊装作业。墩身浇筑完成后先带模浇水养生,拆模后覆塑料膜养生。
实体墩台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3-6。

图4-3-6 实体墩台施工工艺流程图
(一)模板安装
(1)高墩模板为便于吊装,需分节制造,每节高度控制在2 m。圆形墩按一个半圆设计模板,模板竖向及水平接头均采用槽钢或扁钢加强对接,模板缝用钢板胶粘接并打磨平整。
(2)模板吊装应设置吊装扁担,自下而上逐节安装,直至墩顶。每安装完成一组模板,应立即紧固螺栓,并安装有松紧调节的缆风绳与模板顶四角拉结(缆风绳倾角约45°),调整模板位置、垂直度、标高,桥墩钢模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二)钢筋绑扎
(1)钢筋在加工车间加工,汽车运输到现场,精确放样定位,现场绑扎。在承台顶面、钢筋骨架内部拼装临时钢管支撑架,支撑架必须稳定牢固,有足够刚度支撑墩身钢筋骨架。待墩身外模安装完毕后,拆除内部支撑架。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固定于脚手架之上,并采取措施保证其整体稳定性,防止倾覆。为确保墩身竖向钢筋的间距及保护层的厚度,采取墩身钢筋定位卡具进行定位。
(2)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数量不应少于4个/m2。施工中应按设计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三)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灌筑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模板的变形,出现不正常的变形时,应及时处理。
(2)混凝土拌制物自高处倾卸时,其自由落体高度不超过2 m;当超过2 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倾落高度超过6 m时,除设串筒、溜管等设施外,还应设减速装置;串筒、溜筒等距出料口下面的拌制物下落高度不宜超过1 m。
(3)混凝土振捣采用450 mm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浇筑和振捣,分层厚度不大于30 cm,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振捣时严禁碰撞钢筋和模板。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 cm,移动间距不超过30 cm,与侧模保持5~10 cm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
(四)模板拆除
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一般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 MPa时方可拆除侧模板。
拆卸模板注意事项:(1)拆模时应先将模板整体放松,拆除墩身模板垫块,然后从模板顶帽托盘开始拆卸;(2)拆除模板时应专人指挥,以防模板碰撞而损伤桥墩。
(五)混凝土养护
在一般气温情况下,混凝土养护在灌筑后立即开始进行。在平均气温高于+5℃的条件下,可以采用滴水养护法,采用塑料薄膜等材料覆盖其外露面,并用水桶置于墩柱顶,用细软管进行滴水养护,保证混凝土经常保持湿润状态,直到规定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不得小于7 d;对掺用缓凝形外加剂或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 d,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不宜小于28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