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设计方案及管理
(一)通风设计依据
(1)施工图。
(2)《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 10120—2002)。
(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4—2008)。
(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4—2009)。
(5)《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18号令)、《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等煤矿现行有关规范、规程等。
(二)通风设计标准
隧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作业环境应符合下列职业健康及安全标准:
(1)空气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得小于20%。
(2)粉尘容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得大于2 mg。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矿物性粉尘不得大于4 mg。
(3)瓦斯隧道装药爆破时,爆破地点20 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0%;总回风道风流中瓦斯浓度应小于0.75%。
开挖面瓦斯浓度大于1.5%时,所有人员必须撤至安全地点并加强通风。
(4)有害气体最高容许浓度: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30 mg/m3;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入开挖工作面时,浓度可为100 mg/m3,但工作时间不得大于30 min;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得大于0.5%;氮氧化物(换算成NO2)为5 mg/m3以下。
(5)隧道内气温不得高于28℃。
(6)隧道内噪声不得大于90 dB。
(7)隧道施工通风应能提供洞内各项作业所需最小风量,每人应供应新鲜空气4 m3/min。
(8)瓦斯隧道施工中防止瓦斯集聚的风速不得小于1 m/s。
(三)通风方案
1.斜井工区通风第一阶段
(1)斜井工区施工通风第一阶段在斜井施工阶段,采用压入式机械通风,如图4-4-25所示。

图4-4-25 斜井压入式通风方式示意图
2.斜井工区施工通风第二阶段
斜井施工隧道正洞大小里程方向小于1 000 m时,采用2台轴流式通风机压入式通风,如图4-4-26所示。

图4-4-26 斜井施工通风第二阶段压入式通风示意图
3.斜井工区施工通风第三阶段
斜井施工隧道正洞大小里程方向大于1 000 m时,采用2台轴流式通风机压入式通风。为了消除斜井与正洞交汇处形成的涡流现象,加速风速,在斜井和交汇处设置防爆型射流风机辅助通风。隧道正洞与交汇处间隔1 000 m安装1台防爆射流风机辅助通风。如图4-4-27所示。

图4-4-27 斜井施工通风第三阶段压入式通风示意图
4.进口工区通风
进口施工隧道采用1台轴流式通风机压入式通风。隧道正洞掘进超过1 000 m后安装1台防爆射流风机辅助通风,如图4-4-28所示。

图4-4-28 进口施工压入式通风示意图
(四)风量和风压计算
1.计算参数
按照《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的规定,计算参数如下:
(1)供给每人的新鲜空气量按 m=4 m3/min计。
(2)按照分部开挖的最不利因素,坑道施工通风最小风速按Vmin=0.25 m/s计。
(3)隧道内气温不超过28℃。
(4)正洞开挖面积按S=138 m2计。
(5)正洞上断面开挖爆破一次最大用药量A=380 kg(Ⅲ级围岩全断面开挖,每循环进尺3 m)。
(6)正洞放炮后通风时间按t=30 min计。
(7)风管百米漏风率β=1%,风管内摩擦阻力系数为λ=0.007 8。
2.风量计算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工区隧道施工均采用无轨运输,且每个工作面均采用独立供风,且供风长度斜井往出口、斜井往进口、进口分别为2 900 m、2 500 m、1 600 m。
(1)按洞内允许最小风速要求计算风量。
Q风速=Vmin×S×60 s=0.25×138×60 s=2 070(m3/min)
(2)按洞内单个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风量。
Q人员=4×m=4×50=200(m3/min)
式中 m──坑道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正洞按50人计。
(3)按一次性爆破所需要排除的炮烟量计算。

式中 A──同时爆破炸药量(kg);
t──通风时间(30 min);
L──炮烟抛掷长度(250 m);
F──隧道断面积(m2)。
计算可知:需风量为1 995 m3/min。
(4)按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
Q瓦=K2·Q绝/(Bg允-Bg送)=1.6×3.03/0.005=970(m3/min)
式中 K2──风量备用系数,考虑隧道掘进断面不平、风筒漏风、瓦斯泄漏不均衡等因素,取K2=1.6;
Q绝──瓦斯绝对涌出量,取实测数据,可先取参考值3.03 m3/min,在施工中按实测值进行调整;
Bg允──工作面允许瓦斯浓度,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取0.5%;
Bg送──送入风流中瓦斯浓度,新鲜风流瓦斯浓度为0。
(5)按洞内使用内燃机械计算风量。
Q内燃=Q0×∑P
式中 ∑P──进洞内燃机械马力总数。
该隧道洞内内燃动力在出砟时期有小松470侧卸式装载机和红岩15 T自卸汽车。其中侧卸式装载机1台,最大功率162 kW,计算功率145 kW;3台自卸车(满载车2台,空车1台),满载功率按220 kW,计算功率200 kW,空车计算功率按满载80%计,即160 kW。则需要风量为:
Q内燃=Q0×∑P=3×(145+200×2+160)=2 115(m3/min)
需风量按上面五项计算中的大值取:
Q需= max(Q风速、Q人员、Q瓦、Q炸药、Q内燃)=2 115(m3/min)
(6)风管漏风损失修正风量。
加强管理可将百米漏风控制在1%左右,隧道进口最大独头距离约1 600 m,漏风量约16%;斜井往进口方向最大独头距离约2 500 m,考虑有一处弯管风量损失5%,漏风量约为30%;斜井往出口方向最大独头距离约2 900 m,考虑有一处弯管风量损失5%,漏风量约34%;送入到最大通风位置的出风口风量估算如下。
隧道进口风机供风量为:2 115×(1+16%)=2 453(m3/min)
斜井往进口风机供风量为:2 115×(1+30%)=2 749(m3/min)
斜井往出口风机供风量为:2 115×(1+34%)=2 834(m3/min)
(五)风机选型
1.轴流风机选择
计算需要风量为2 115 m3/min,计入漏风后实际风机的供风量应达到2 453~2 834 m3/min。根据这一通风量要求,可在隧道进口选择一台2×132 kW三速对旋风机,高效供风量为2 250 m3/min、最大供风量可达到2 600 m3/min,在斜井往进口和出口工作面各选择一台2×160 kW三速对旋风机,高效供风量为2 500 m3/min、最大供风量可达到2 900 m3/min,所选择的轴流风机为咸阳风机厂的SDDY-Ⅲ型隧道专用三速对旋风机。
2.射流风机选择
由于通风量满足要求,但要满足回风巷速度,故在洞内适当位置布置射流风机。由于边界条件复杂,计算比较困难,依据经验单口可选择1台37 kW射流风机能满足要求。是否能满足要求可依据实际通风质量检测情况调整。
本隧道采用的风机见表4-4-10风机配备表。
表4-4-10 风机配备表

3.通风管选择
(1)轴流风机选择防静电阻燃风管,管径1.8 m,连接靠拉链连接。
(2)由于风管风阻与直径的5次方成反比,要降低摩擦阻力,延长送风距离,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大风管的直径,即增大过流断面积,这对减小风阻有明显的效果。
(3)长距离通风中,由于风压高,摩擦风阻降低而接头风阻升高,使得接头风阻在总风阻中的比例增加,减少接头对于降低总风阻效果更好。
(4)柔性风管发生破损会大量漏风。漏风量与破损面积和通风内外压差有关,破损处越大,压差越高,漏风量也就增大。所以靠近风机一端的高压差区段漏风更为重要。一旦局部出现破损,要及时粘补。
(5)风管的吊挂质量对风管风阻和供风长度影响较大,为了减少风管弯曲、褶皱产生的局部阻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风管吊挂必须做到平、直、稳、紧,即:在水平面上无起伏,垂直面上无弯曲,风管无褶皱、无扭曲。
② 尽量避免直角拐弯,拐角要圆滑,尽量增大拐弯的曲率半径,在拐角大、风量大的拐角处最好设置导向叶片。
③ 风管断面应尽量避免突然变化,断面扩大或缩小要逐渐过渡,不同直径的风管连接应采用过渡接头。实验证明,最有利的扩张中心角是8°,最好不要超过20°。
④ 由于温度变化,风流中水蒸气凝结成水,积存在风管内,使风管变形,还可能坠坏吊环,故风管上每隔一定距离要设置放水孔,及时把水放掉。
(6)风管挂拆注意事项:
① 注意洞壁稳定或是否有安全隐患,若有必须先排除后安装。
② 洞内动力线及照明线不得安装在风管同一侧。
③ 高度大于3 m时要用人字梯或升降设备进行风管安装。
④ 风管出风口随掘进及时延伸,距离掌子面距离不大于5 m,爆破时做好防护,防止风管损坏。
⑤ 通风管上不允许加挂重物,风管周围不得堆放尖锐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