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砟道岔施工
(一)施工准备工作
1.内业技术准备
施工前,根据有砟道岔铺设施工特点,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有砟道岔铺设技术与质量管理制度;掌握有砟道岔设计和技术标准情况,完善有砟道岔铺设技术和质量的管理标准。依据工管中心组织编制的《客运专线铁路道岔铺设手册》,结合项目特点形成有作道岔铺设作业指导书、作业要点卡片等技术文件,制定施工安全保护措施,对施工人员下发技术交底,开展对有砟道岔施工各工序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测量、道岔组装与精调、焊接、装卸、运输等特殊工种人员需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
(1)场地验收和CPⅢ网复测。
有砟道岔铺设前,在监理部门的组织下,对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和CPⅢ测量网的测设进行复测,就接口工程施工顺序、施工便道、施工场地、道岔运输与吊卸、道岔工电联调、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等事宜与有关单位做好沟通、协调,划分施工界面明确各自工作内容和配合事宜。
(2)道岔存放作业。
① 选定道岔存放场地,存放场地要硬化、平整坚实、排水畅通,以防止堆放的道岔钢轨部件发生倾斜,地面与钢轨间铺垫方木防止雨水浸泡钢轨,支垫顶面高差不超过10 mm。存放场地尽量靠近铺设现场,并设有专人看守。
② 道岔部件进场前必须进行质量复检,清点复检后道岔零部件数量,确保合格产品进场数量与要求数量一致,丢失或复检不合格的零部件型号、数量经收货单位和交货单位共同签字确认,并由交货单位提供补充措施。合格道岔进场后零部件要按组分类放置,可动心轨等组件最多码放2层,其余组件不得超过3层,转辙机、包装箱单层码放。对存放的道岔各部件进行遮盖,防止雨淋、锈蚀。
③ 岔枕按组码放,岔枕垛间保证4 m距离,岔枕最多码放5层,各层间铺垫方木。
(3)道岔吊装作业。
道岔散件在存放场地吊装,由于大号码道岔整体质量大,尺寸较长,技术标准要求高,所以吊装时应特别注意下列问题:
① 根据厂家提供的设计吊点进行吊挂,必须使用尼龙吊索配合吊装扁担来进行吊装,不得随意改变或减少吊挂位置,预先做好垫楞。
② 先进行道岔组件的试吊,然后要轻吊轻放,确保道贫的几何形位。
③ 吊装时,应使道岔散件处于水平状态,严禁发生道岔扭斜、振动、翻转。
④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吊装速度应缓慢、均匀,且有专人指挥。
⑤ 岔枕要严格按照枕垛上标记的起吊位置起吊。起吊完毕之后及时进行加固。
(4)道岔的运输作业。
为了确保道岔散件在运输过程中,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避免道岔散件产生受力变形,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① 采用公路运输应尽量避免多次倒运。
② 在曲线上行驶时,应尽量控制速度。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严禁运输车辆紧急刹车。
③ 运输过程中,随时检查散件的加固装置是否失效,如有失效,应及时处理。
(二)施工工艺
1.有砟道岔铺设施工工艺
有砟道岔铺设工艺流程顺序为:道岔中心及方向确定→道床平整压实→摆枕→基本轨尖轨组件就位→摆放扣件→辙又组件就位→安装其他钢轨→初调→轨道状态全面检查→精细调整→钢轨焊接→转换设备安装→工务联调→静动态检测。
2.道床摊铺
(1)道砟材料及级配符合《铁路碎石道砟》(TB/T 2140—2008)中特级碎石道砟标准。
(2)提前测量道床摊铺位置、长度、宽度,按照道床摊铺要求,采用人工或机械分层铺设,采用压强大于160 kPa的压路机分层碾压,上道砟厚度至低于轨道设计标高50 mm为止,同时测量道床的密度,不低于1.7 g/cm3。
(3)砟面平整度用3 m直尺检查不应大于10 mm,预留起道量不应大于50 mm,道岔前后各30 m范围应做好顺坡并碾压。
3.搭设组装平台
在摊铺好的道床上,放好台位线,按照平台尺寸要求组装好平台,要求稳固、便于拆卸,并在平台上按照岔枕间距要求临时标注岔枕位置。
4.摆放岔枕
(1)人工配合两台汽车吊从道岔两端按岔枕编号吊卸排布岔枕。
(2)吊、卸、排布岔枕应使用专用吊具,确保不散垛,防止岔枕相互砸碰。
(3)以直股为基准股,岔枕编号牌端放在基准股一侧(道岔后的短岔枕的编号端放置在曲股的内侧),或者右开道岔的岔枕面上的箭头指向岔前方向(左开岔枕上箭头指向岔后方向),岔枕垂直于基准股(道岔后的短岔枕垂直于曲股中线)。
(4)岔枕以道岔直股侧的岔枕螺栓孔进行定位,在道岔直股方向分别拉100 m钢卷尺确定岔枕间距位置,汽车吊配合将岔枕一次准确排布到位,使岔枕严格方正并调整岔枕直股端顺直取齐,以免多次吊挪移动破坏道床和损坏岔枕。
(5)岔枕排布结束,应再一次检查边线及岔枕间距,确保方向顺直,间距偏差为±5 mm(牵引点两侧和心轨部分为±3 mm),间距的累积误差不得影响道岔配件的正确安装。
5.道岔联接
配置钢轨结束后,应再一次检查岔头、岔尾轨端的长度和方正后再进行连接。连接钢轨时钢轨轨缝按5 mm考虑,待道岔焊接时再根据铝热焊的焊缝要求锯切钢轨。铝热焊接缝预留量为28 mm。联接顺序为:可动心辙叉、尖轨、中间连接钢轨。
6.补砟整道
(1)道岔补砟。
① 待车站一端岔区道岔铺设完毕应立即组织岔区卸砟。
② 采用铲车装砟和卸砟。
③ 卸砟后应及时清道。
④ 道岔整道。
(2)卸砟后立即组织劳动力人工匀砟。人工配合整理道床及边坡、砟肩。轨枕盒内道砟要上满并夯实。人工清扫岔枕面及岔枕盒。
7.道岔精调
采用起道机将整体抬至相应标高(一般低于设计3 cm左右),尖轨及可动心辙叉部分用防护布料做好防护,回填道砟,边回填边用小型捣固机捣固,调整高低、方向、水平。采用轨检小车通过事先设置的CPⅢ坐标点,对道岔的高低、方向水平进行精确调整使其满足规范要求。
8.布设观测桩
道岔整道作业后设置位移观测桩。道岔位移观测桩具体埋设要求:
(1)位移观测桩截面为200 mm×200 mm正方形,高为700 mm,其基准轴为φ18 mm圆钢,做成十字架形式,十字架钢筋一个方向垂直于线路中线,另一个方向平行于线路中线。埋设时位于砟脚外300 mm。
(2)在不能埋桩地段,应特殊设计,满足牢固、可靠,不易被破坏和易于观测的要求。
(3)位移观测桩由铺轨单位进行编号,编号按列车运行方向顺序编号。编号方法为“X-Y-Z”,X为铺架单位编号,Y为单元轨节编号,Z为单元轨节内的编号。编号以阿拉伯数字标注,并在桩号右上方标“#”号。现场的编号应清晰、耐久。
9.应力放散
(1)应力放散前应把道岔岔区轨道方向、水平、前后高低、道床断面整理到规定标准。
(2)将所要焊接的道岔及两端各100 m伸缩区的钢轨扣件全部松开。
(3)调整好道岔内钢轨接头轨缝(25 mm±2 mm),上好无孔接头夹板,计算放散量。
(4)在长钢轨及道岔钢轨轨底每隔10 m垫入一个滚筒,使轨底与轨枕离开,先将钢轨放至“零应力”状态(一般不辅用撞轨器),然后进行锁定,紧固长轨伸缩区及道岔扣件。可先隔二根枕紧一根枕扣件,然后再及时补紧扣件。道岔内以先直股后曲股的顺序紧固扣件并及时记录“锁定轨温”。
10.道岔内部焊接
道岔接头按先道岔内部及道岔前后渡线的中间接头,再焊道岔前后渡线与道岔的连接接头,最后施焊尖轨跟端的两股钢轨的顺序进行焊接。
11.道岔终调及验交前的整修
无砟道岔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经自检、电务互检合格后,电务应及时安装转辙及锁闭装置。安装转辙机时,工务、电务部门应配合施工,并调试到最佳工作状态。道岔焊接不得影响转辙机拉杆与道岔钢轨的联接。
道岔焊接锁定后,对整组道岔包括前后过渡段进行最终的精细调整。调整后的道岔必须满足设计和列车高速运营要求,同时完全满足规范中道岔铺设验收基本项点中的各项要求。
(三)有砟道岔成品保护
有砟道岔铺设要建立严格的成品保护制度,实现铺设优质,保护优良,使用无损。编制作业指导书和作业要点卡片要明确各工序的成品保护措施,并严格执行。道岔铺设完成后要立即做好尖轨、心轨的保护,防止工程列车对钢轨的擦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