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工程内容及设计原则、设计标准
(一)工程内容
新建铁路重庆至万州客运专线工程设计范围内的站房及沿线生产、生活房屋,隧道内四电洞室的通风、空调和室内给排水及消防工程为本专业工程内容。
(二)主要设计原则、设计标准
1.采暖设计
根据沿线气象条件,全线不设置集中采暖。对设有空调系统的建筑,有条件的采用热泵采暖,充分利用空调系统。
2.空气调节设计
(1)生产、生活配套房屋空调设计
① 生产工艺有特殊需要的对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的通信、信号、信息化设备用房、信号控制台室、防雷分线室、综合监控室;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T所、电力变、10 kⅤ配电所的控制室等生产房屋设置工艺性空调。
② 通信、信号、信息化设备用房,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T所、电力变、10 kⅤ配电所的控制室采用带远程监控通信接口卡功能的机房专用空调器;信号控制台室、综合监控室,采用分体式工程用空调器,具有全年运行、24 h不间断工作,制冷/热、停电恢复后自启动恢复正常运行功能。
③ 全线其余有人值守的生产生活房屋各办公室、值班室、门卫、单身宿舍、间休室、食堂等均设置舒适性空调,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采用分体式空调器。
(2)站房空调设计
全线车站站房设置舒适性空调。旅客站房的候车厅、进站广厅及与候车厅相通的旅客服务及商业服务设置集中空调系统,由屋面设置的屋顶空调机组提供冷热源。车站其余辅助管理用房采用变频多联机系统,按贵宾(ⅤIP)、辅助办公房屋、设备管理用房功能分区划分空调系统,贵宾(ⅤIP)及办公用房采用全热交换器进行通风换气。站房内的通信、信号、信息化设备主机房空调配置机房专用空调器。
3.通风与防排烟设计
(1)通风设计
① 全线房屋通风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环境要求时,采用通风机机械通风。
② 隧道内变压器洞室、电力远动间及变配电所的10 kⅤ配电室、隔离开关室、小电阻室、电抗器室设智能温控轴流风机排除余热。
③ 给水所的消毒间、贮药间设置防爆轴流风机排出室内有害气体。职工浴室设置轴流风机、卫生间设置卫生间通风器通风换气。综合维修车间及工区职工食堂设置油烟过滤排气罩,经静电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由排风机高空排放,派出所、警务区、配电所、牵引变电所厨房设置家用抽油烟机。
(2)防排烟设计
① 根据规范要求设置防排烟系统,有条件采用自然排烟的房屋由建筑专业设置可开启的外窗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开口面积大于占地面积的5%。不能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内走道、房间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② 所有空调、通风系统风管穿越防火墙、楼板或其他防火分隔时均设置70℃的防火阀。通风空调系统的所有部件、配件及材料均选用不燃型或防火型。
4.室内给排水设计
(1)各类房屋按建筑设计和工艺要求设置室内给排水系统及卫生设备。在人员集中的生产、生活房屋设置电开水器供应开水。职工集中浴室供应热水,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单身宿舍、派出所、警务区卫生间淋浴采用电热水器供热。按计量单位设水表。
(2)室内污水排放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垫江站房屋面雨水排放采用虹吸式雨水系统。室内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室外排水系统。室内给水排水管选用执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推荐的管材。
5.室内消防设计
(1)室内水消防设计
沿线旅客站房、综合维修车间及工区轨道车棚及机具库、综合维修车间材料棚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垫江站房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消防炮灭火系统。
根据总图布置及室外供水条件,沿线旅客站房、生产生活房屋室内消防给水采用临时高压区域消防系统,消防水源由各自设置的防水池、消防泵房、消防水箱供给,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的室内消防用水要求。
(2)气体灭火系统
信号中继站的继电器室、电源室、防雷分线室、计算机室、通信机械室、信息机房、防灾机房,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T所、电力10 kⅤ配电所的控制室,综合维修车间及工区办公楼内通信机械室、信息机房,站房内防灾机房、通信机械室、信息机房、信号电源室、信号微机室、防雷分线柜室设置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装置。
在设置气体灭火装置的房间设置自动泄压装置。通信、信号、信息化及电力的电缆井、电缆沟穿越墙体及楼板处均设置防火封堵。
(3)灭火器配置
站房内信息配线及设备间及全线长度在5 km及以上的隧道内四电洞室设置悬挂式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灭火装置监控纳入四电远程监控。
各类房屋及全线的隧道内四电洞室均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6.卫生防疫及环境保护措施
(1)通风空调系统按照卫生要求保证足够的新风量,并可全新风运行。采用静电杀菌空气净化技术实现集中空调系统卫生防疫功能。
(2)采用符合国家要求的环保设备及材料。所有通风、空调设备均选用低噪声设备,并根据需要在系统送、回风管上设置消声器。
(3)落地安装设备底部设置减振台座或橡胶减振垫,吊装的风机采用减振吊架。风机、屋顶式风冷空调机组等设备的进出口接管处,均设置柔性接管。
(4)空调制冷剂选用环保冷媒,保护大气臭氧层。
(5)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粉尘的车间设置净化、除尘设备,食堂油烟经油烟过滤排气罩处理后排放。
(6)污水排放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室内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室外排水系统。
(7)采用电开水器供应开水,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电热水器供应热水,以减少环境污染。
7.节约能源措施
(1)与建筑专业配合选用热工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热传递,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夏热冬暖地区的要求。确定适当的空调设计标准,防止能源浪费。
(2)站房大厅、候车厅、售票厅等大空间采用分层空调,仅满足人员活动区域对温度的要求,上部空间不作要求,减少空调负荷,节省运行费用。站房办公、贵宾、售票室、售票厅等用房设置全热交换式换气机,利用排风冷却新风以达到节能目的。全空气空调系统具备小新风、全新风和全通风三种运行模式,根据室外参数变化,选择合理的运行模式,节约能源、节省运行费用。空调系统设置完备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空调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按需供冷,可靠、节能。
(3)选用高效空调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冷源设备的性能系数和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风机的总效率及单位风量耗功率、水泵总效率及空调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均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
(4)空调系统风、水管均采用难燃(B1级)型橡塑材料保温,可靠、保温效果好。
(5)设置合理、完善的给排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充分利用室外管网水压直接供水。
(6)对用能、用水建筑和设备配置能源、水量等计量和控制仪表,按表计量收费,促进用户节约用水、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