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设计原则
(一)设计采用主要规范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等23项规范标准。
(二)新建桥涵
(1)对应线路设计速度目标值采用相应的梁部设计。
(2)正线两桥台尾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0 m,两涵之间以及桥台尾与涵洞之间净距不小于30 m。当桥台台尾后30 m左右需设置涵洞时,采用延长桥孔或改移道路、水沟等至桥下的办法解决,以免影响行车的平顺。
(3)桥路分界高度。在考虑沉降控制标准、土地资源、沿线经济发展水平、运营舒适性、长期稳定性、市政规划要求等基础上,结合工点地质条件、填料来源、工程类型分布等因素。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有地路专业逐桥确定。一般软弱涂层段,桥路分界高度为4~6 m,城市附近分界高度4 m左右,低山丘陵区及岗地区,地基条件良好,根据地质及桥址地形适当提高。
(4)正线道岔位于桥上时,采用连续梁或连续刚构。
(5)坡道上桥梁布置原则:坡道上的简支梁一般采用斜置形式,梁及台顶按线路坡度斜置,使轨底至梁顶间的高度保持一致。
(6)曲线布置:
① 等线间距时曲线布置均以左线为准,采用平分中矢法布置。
② 变线间距区段,采用设计线间距为4.6 m的整孔箱梁,曲线布置仍可以左线为准采用平分中矢法布置。
③ 曲线上桥台按直线布置。
(7)桥梁支座布置。简支梁固定支座布置:在坡道上,设在较低一端;在车站附近,设在靠车站一端;当上述条件相抵触时,满足坡道上的要求。
(8)桥上无缝线路。本线正线轨道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墩台设计线刚度按表3-5-1中限值控制。
表3-5-1 简支梁墩台顶纵向水平刚度

(9)正线新建排洪涵洞最小孔径不小于1.25 m,其余涵洞最小孔径不小于1.0 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