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监控工程施工

一、防灾监控工程施工

(一)室外电缆铺设

1.电缆敷设准备

根据施工设计图,核实电缆径路范围内地下管线、障碍及土质情况。确定电缆与其他管线平行、交叉距离,编制防护措施;确定电缆引入位置;确定电缆的存盘位置、运输、敷设方案。准备电缆线路施工的工机具,测量工具如皮尺、钢卷尺、测量绳、标桩、红油漆等,施工工具如锹、镐、钢钎、大锤、电缆支架、电缆滑车,材料如电缆标志桩、电缆保护钢管、管口封堵材料等。

2.电缆单盘测试及配盘

电缆单盘测试,检查电缆型号、规格、电压等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电缆是否存在铠装压扁,护层折断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验证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是否符合要求;根据电缆出厂测试记录,进行电气特性测试,测试结束后,用热缩帽封头,并在电缆盘上标明自编盘号、A端(或B端),整理测试记录;根据电缆型号、长度按照设计文件进行电缆配盘,对配盘后的电缆加以标识。

3.电缆沟开挖及砌制

电缆沟开挖及砌制:电缆沟开挖采用铁镐、铁锹,电缆沟开挖时,保护好施工可能危及到的道床、路基,施工完毕后,按照原样进行恢复。直线部分开挖时保持其直线性,以免出现电缆径路偏移。电缆沟垂直开挖,挖出的泥土,放置于距沟边0.3 m以外。电缆过轨、过公路必须埋设电缆保护管保护。电缆保护管按电缆外径的1.5~1.7倍选择镀锌钢管。电缆沟深度不能满足规范和标准要求时,采用保护管或水泥电缆槽的方式进行保护。

4.电缆铺设与恢复盖板

敷设时首先检查电缆外观,核对盘号、A、B端,在引入处、转弯处、预留处、防护处设专人监护,保证电缆的预留量和最小弯曲半径。电缆敷设若采用人力牵引的方式进行,敷设较长电缆前,在电缆行径的路线上每隔20 m放一个电缆滑车,在路面摩擦太大的地方每隔10 m放一个电缆滑车,在转弯处放万向转弯滑车,以防磨坏电缆的外绝缘层或受到机械性损伤。穿钢管时,钢管端口要加强保护,防止损伤电缆。

5.电缆沟回填

电缆沟回填:在电缆上下部铺不小于100 mm厚的软土或细砂层作为电缆的保护层,并加盖保护板或砖块防护,然后进行回填,将回填土一直回填至高于原地面0.3 m,并及时恢复被损坏的道床、路基和植被,按规定设置电缆标桩。

6.电缆接续

电缆接续A、B端对接,相同的芯组内颜色相同的芯线相接;电缆接续完毕,及时进行芯线对地、线间绝缘电阻值测试。

7.电缆防护

电缆穿越过道时,防护钢管两端各延伸出轨端长度不得小于500 mm,钢管内径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管口处用麻袋片堵严。

8.电缆引入

电缆引入电缆井转弯时,均匀圆滑、整齐美观,不得出现硬弯或背扣现象;引入电缆,排列整齐并分段固定,备用芯线安装在端子上;电缆终端有标明去向的铭牌;电缆引入工作结束后,将电缆引入孔及引入管道口密封。

9.室外电缆测试

对电缆进行绝缘电阻、芯线对地电阻、芯线直流电阻等电气参数进行测试。

(二)异物侵限施工

公路跨铁路异物侵限双电网传感器安装在公路跨铁路桥防护栏外,铁路征地范围内。施工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安装步骤,包括植入化学锚栓、L 形支架安装、水平承重网和竖直监测网安装、双电网配线、电缆及地线的引下防护、轨旁控制器安装、综合接地等。

1.公跨铁双电网传感器安装的准备工作

(1)专业安装工具的准备

可以采用吊车或专用作业车进行施工。

(2)工具材料的准备

主要包括:发电机、电锤(含钻头)、化学锚栓(及胶水)、L形支架、平弹垫片、双螺母、螺丝防松动胶、套筒扳手、吹风机、水平承重网、竖直监测网、接线盒、U形卡、扁铁、防护管及配件、50 mm2接地线、电缆、梯子及安全带、反光背心等必需的劳保用品。

2.螺栓预埋情况

观察公垮铁桥是否有预埋螺栓,并测量预埋螺栓的范围、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在站前单位预埋好的情况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安装:安装悬臂梁→安装水平网→安装双电网传感器(竖网)→安装轨旁控制箱→电缆敷设及电缆防护→接线。

3.L形支架的安装

(1)在已经预埋螺栓的情况下,需先用L形支架底座模板纠正一下孔的间距便于安装L形支架(每个L型支架的间距必须符合设计院标准,并保证在同一水平线和竖直线上)。

(2)在植入化学锚栓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安装L形支架。

(3)安装L形支架后要统一进行水平、竖直调整。

(4)安装L形支架的施工要求:

① 同一侧的L形支架要进行水平竖直方向的校准,保证在同一水平面上和竖直面上。

② 每个L形支架法兰与化学锚栓固定必须采用平、弹垫片和双螺母,涂抹螺丝防松动胶,保证化学锚栓的丝扣外露长度不小于5 mm。

4.L形支架的扁铁连接

用扁铁把桥每一侧所有L形支架的法兰盘进行连接。

5.竖直监测网的接线及导通测试

安装完竖直监测网后需要将相邻网格的双电网电缆芯线采用压接方式接续,屏蔽层连接。

单侧所有接线完成后,在竖直监测网与电缆连接处用万用表分别测量电网1、电网2的电阻值并记录,根据防护范围通过电阻值确认导通性(单侧30 m的电阻值约为40~60 Ω);线间及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500 MΩ,测试合格后在接续盒灌注冷放胶密封,并加注不锈钢防护罩保护。

接线盒在接线后应做好相应的防水措施。

6.轨旁控制器的安装

轨旁控制器在出厂前,其功能和电器性能已经检验合格,在安装过程中严防摔倒、碰撞,以免箱内器件、电路受损,造成其功能和电气性能丢失、下降。轨旁控制器安装主要分为下面三步:

(1)轨旁控制器的安装。轨旁控制器安置在轨道旁,采用专用安装装置安装在接触网H型钢柱上或地面。

(2)电缆的安装。轨旁控制器就位后,从控制箱下方将电缆、接地线引入箱内,并加装高强度保护管防护。

(3)端子连接。控制箱设备接地采用50 mm2接地铜缆接入到贯通地上。

7.电缆防护

双电网传感器与轨旁控制器之间通过电缆连接,电缆采用钢管或高强度软管防护,通过卡箍固定在桥体上。

8.异物侵限施工特点

公跨铁桥梁L形悬臂梁预埋件属于产权单位或土建单位预埋,实际施工时防灾专业要由原铁道部运技基础〔2010〕739号文的要求进行接口检查,若发现生锈、腐蚀或锚栓直径(锚栓直径为M20)不合格的,防灾专业应及时向监理等单位反馈,由站前土建单位进行整改。

(三)风、雨系统施工

风速计设于线路的迎风侧,安装于接触网杆距离轨面(4±0.1)m高处,采用抱箍安装的形式,具有防水、防尘等功能。

雨量计主要安装于路基地段,安装高度及注意事项与风速计安装一致,条件具备时,可以与风速计同址安装。

风、雨示程数据传输单元安装高度原则确保箱体中心距离电缆槽盖板1.5 m,采用抱箍安装的形式,具有防水、防尘等功能,箱体开门朝向主线路外侧。

现场设备不侵入道路限界,现场设备接地采用50 mm2地级接入贯通地,数字电缆与电力电缆交叉时采用钢管、砂砖等物理防护措施。风速计安装完毕后不得倾斜,外观应整齐美观。

雨量计一般与风速仪同址设置,综合渝万客运的雨量计测点设置,一般均安装在大桥上。安装高度与风速仪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