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试验管理
(一)原材料进场检验
(1)对开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原材料质量进行检验,并报请监理单位审核。
(2)建立原材料试验台账,试验台账与物资部门材料进场台账对应,不得漏检或少检。
(3)对拌和站原材料进行质量验收,并根据材料进场数量和批次按规定频率进行取样并送试验室检验。取样应具代表性,严禁弄虚作假。
(4)对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质量情况进行复查,复核其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施工生产。
(二)混凝土现场检测
(1)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的质量检验及质量监控工作。
(2)对下属各检测组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定期对检测组试验人员业务水平进行培训和考核。
(3)拌和站混凝土质量控制,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把好五关(材料检验关、配合比检查关、秤量计量关、搅拌时间关、坍落度控制关),杜绝不合格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
(4)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进行坍落度、含气量、温度、水胶比等指标的测试,并按规定频率制取标养和同条件养护试件。
(5)收集各项检查和测试原始记录,提供单项工程隐蔽工程验收所必需的检测试验资料,及时填写混凝土现场浇注记录表、混凝土生产记录表等。
(三)混凝土的生产和运输
(1)拌和站试验人员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测,不合格材料及时清退。并经常检查原材料的标识牌是否准确,以及材料堆放是否规范。
(2)拌和站试验人员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及时、正确地计算施工配合比。
(3)拌和站试验人员检查拌和站的称量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定期组织校称工作。
(4)拌和站试验人员对首盘生产的混凝土进行混凝土主控指标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并随机对混凝土取样,过程中按不同混凝土等级或每50 m3进行主控指标再测试,以确保混凝土质量稳定。
(5)拌和站或工程队试验人员在混凝土出站后随车跟踪,观测混凝土的经时变化情况,在混凝土入模前再次抽检其主控指标,合格后准许入模进行灌注,灌注时按规范要求频率进行现场混凝土试件制作。
(6)工程队试验员全程监控混凝土施工情况,填写混凝土时的生产和运输记录。
(四)混凝土的浇注、养护
1.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符合: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拌和水控制在±1%;粗、细集料控制在±2%。
(2)混凝土拌制前,测定砂、石含水量,并根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能要求等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3)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测定值要符合理论配合比要求,偏差不宜大于±20 mm;混凝土拌和物的含气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当无具体要求时,含气量应符合:混凝土无抗冻要求时≥2.0%。
(4)分水镇隧道施工时间为夏期施工,夏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新浇筑与邻接的硬化混凝土或岩土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
(5)湿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在后浇筑混凝土前进行凿毛处理并湿润,不得有积水。
(6)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其分层厚度(指捣实后厚度)应根据搅拌机的搅拌能力、运输条件、浇筑速度、振捣能力和结构要求等条件确定。
(7)混凝土振动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没有气泡逸出和混凝土表面呈现平坦开始泛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注意总结经验,掌握最佳的振动时间。操作插入式振动棒时宜快插慢拔,垂直点振,不得平拉(亦不得用捣固棒驱赶混凝土),不得漏振,谨防过振;振动棒移动距离应不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φ50 mm捣固棒约40 cm),每点振动时间20~30 s,振动时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振动棒插入深度以进入前次浇筑的混凝土面层下50~100 mm为宜。浇筑过程中注意加强倒角、交界面以及钢筋密集部位的振捣。
(8)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9)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10)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2.混凝土养护
(1)在混凝土浇注成型后,按相关专业标准的规定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对混凝土构筑物保持足够合理的温度与湿度,从而保障混凝土强度的形成与增长。当构筑物周围自然条件不能满足养护所要求的温度与湿度时,需要人们创造相应的温度与湿度条件。
(2)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高不得大于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3)自然养护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进行保水潮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 d,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 d。
(4)标准养护室养护:按规范要求制作混凝土标准试件,养护室温度应控制在20℃±2℃,湿度应控制在不小于95%。
(5)同条件养护:按规范要求制作同条件养护试件,放置在构筑物旁,并记录每日温度,累计达1 200℃·d时送试验室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