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范围综合接地

三、车站范围综合接地

(一)车站咽喉区路基地段贯通地线埋设

(1)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横向连接线的埋设及施工工艺要求与区间路基地段相同。

(2)每个接触网支柱处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设置2个路基型接地端子,端子间隔0.5 m。供轨旁通信、信号、信息等弱电设备、设施接地。

(3)在站场范围内的箱式变电站、变电所等处的电力电缆槽侧壁设置1个路基型接地端子(具体位置待相关专业资料明确后另行提供),供电力设施接地。

(4)每个接触网支柱基础上预置1个桥隧型接地端子,采用分支引接线与贯通地线相接。

(二)站台区综合接地方案

(1)贯通地线及分支引接线的敷设:

① 站台范围内的贯通地线与咽喉区贯通地线同径路敷设,自站台墙一侧纵向贯穿整个站台区。

② 分支引接线约每100 m设置一处,一端与贯通地线C形压接,另一端与站台墙预留的接地端子拴接。

(2)站台墙接地钢筋及接地端子设置:

① 在站台墙内,站台面上层靠线路侧60 cm范围内的纵向结构钢筋需接入综合接地系统。通过站台墙内的部分横向、竖向结构钢筋将站台面纵向结构钢筋连接起来,并构成站台墙接地装置,并约每100 m接入综合接地系统一次。

② 在每个站台墙靠钢轨一侧的侧墙下部,约每100 m设置1个桥隧型接地端子,并与站台墙接地装置相连接,端子孔朝向线路,采用分支引接线与贯通地线连接。

③ 在基本站台墙靠信号楼(或室)一侧的上部预留4个桥隧型接地端子,以便于信号楼(或室)的环形地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端子与站台墙内的接地钢筋可靠焊接。

(3)接触网基础接地:

① 侧线铺轨前,在线间碎石层下方敷设热镀锌扁钢(规格50 mm×4 mm,厚度不小于4 mm,下同),将接触网基础上的接地端子与站台墙靠钢轨侧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起来。

② 当正线为无砟轨道区段或线间有客车上水设施等金属物时,在线间敷设一根热镀锌扁钢,将线间接触网基础的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无砟轨道板及相关金属设施的接地均可就近与扁钢连接。

(4)信号楼(或综合站房,下同)等建筑物接地与综合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

① 距铁路20 m范围内铁路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应与综合接地系统预留的接地端子可靠连接。

② 综合接地系统在信号楼上、下行两端应分别与其环形接地体连接,每端设2根连接线,2根连接线的间隔为2~3 m。

③ 其他建筑物的地网应与综合接地系统预留的接地端子可靠连接。

④ 与建筑物地网连接的接地干线,可用铜排或热镀锌扁钢埋地敷设,铜排的截面积不小于50 mm2,热镀锌扁钢的截面积不小于200 mm2。厚度均不小于4 mm。

(5)利用雨棚网架各金属构件及金属柱作防雷接闪器及引下线,利用各柱基础承台内主钢筋作接地装置;各基础内钢筋应用40 mm×4 mm镀锌扁钢焊接连通,扁钢埋深不小于1 m;为保证接地可靠性,各柱对应桩基须用直径16圆钢将各桩头保护钢板连接;雨棚接地体与站房接地网连接。

(6)其他接地:

站台范围内旅客可接触的建筑物及金属构件等应采取等电位或分设接地等措施。条件具备时,可与综合接地系统预留的接地端子可靠连接,具体连接可参考信号楼环形接地体与综合接地系统的连接方式。

(三)隧道地段综合接地

隧道照明接地系统采用TN-C-S系统,自各综合洞室电源箱接引PE线。电源箱从隧道综合接地母线接引PE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