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助坑道设置

三、辅助坑道设置

辅助坑道的设置应以解决工期、施工场地及弃渣、施工通风、实现岩溶隧道顺坡施工的原则确定,确保施工安全及满足防灾救援要求,并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

(1)排花洞隧道的辅助坑道按“利用在建渝利线排花洞隧道平导”的方案设计。采用无轨运输单车道断面,净空尺寸为5.0 m×6.0 m(宽×高),衬砌结构一般利用原结构,当通过调查核实结构有不足或损坏时,予以补强。

(2)分水镇隧道岩溶及地下水发育且具承压性,位于清泉自来水厂保护区范围内,并存在瓦斯危害。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其辅助坑道按“中部斜井+出口横洞带平导”的方案设计。

① 斜井及横洞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净空7.7 m×6.0 m(宽×高);横洞洞身设置向洞外不小于3‰的下坡,并按与正洞连接处的坑底高程低于对应里程处隧道轨面高程约2.3 m与正洞接引。

② 平导及横通道采用无轨运输单车道断面,净空采用5.0 m×6.0 m(宽×高),平导洞身坡度一般对应于线路坡度,坑底高程低于对应正线里程处隧道轨面高程约2.3 m;平导结合施工组织设置正反向横通道,一般每隔450 m设置一处,与隧道中线的平面交角一般为40°,平导错车道一般每450 m设置一处。

③ 坑道洞口、井口洞外场坪设置向洞外不小于3‰的下坡,并结合场地、正洞洞口合理设计。

(3)王家村隧道因洞口地形较陡,场地布置困难,在DK233+770附近增设约530 m单车道无轨运输斜井,在出口增设47 m无轨单车道运输横洞。

(4)用作救援应急通道的辅助坑道、井口及与正洞交叉处,采用模筑衬砌;无不良地质、地下水不利影响或无环境要求的地段,一般设置喷锚衬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