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

四、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

(一)电源接地及防雷施工方法

1.电 源

根据施工图纸,用人力及滚杠将设备就位到基础型钢上,找平、找正后将设备固定牢固,其垂直度、水平度的允许偏差符合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安装工艺。

分别敷设UPS主回路、控制回路的线缆,并与设备进行连接,具体工艺符合电缆敷设工艺标准。将UPS输出端的中性线(N极)与由接地装置直接引来的接地干线相连接,作重复接地。UPS的可接近裸露导体接地(PE)或接零(PEN),连接可靠且有标识。

2.接地及防雷

(1)等电位施工工艺

等电位联结线采用钢材焊接时,采用搭接焊需满足如下要求:

① 扁钢的搭接长度不小于其宽度的2倍,三面施焊;圆钢的搭接长度不小于其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② 室内局部等电位联结必须设局部等电位箱,局部等电位箱内必须有PE线,系列接线盒暗敷设,并加盖86系列面板。

③ 电位联结端子板采用螺栓连接,以便于拆卸进行定期检测,当采用BⅤ-10~25 mm导线时,必须用铜线端子压接后再与等电位端子板连接,采用BⅤ-6 mm及以下的导线可盘圈后与等电位端子板直接连接,并加平光垫;机房室内、运行室采用等电位连接。

(2)供电系统的防雷施工工艺

在主配电箱、各终端分配电箱、各重要的子系统信号设备前端安装电源避雷器,在重要设备终端安装D级电源浪涌防雷器,选用电源防雷插座产品。

(二)线缆与防护施工方法

1.现场复测

施工安装前,对车站配线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包括温度、湿度、供电,房屋预埋地槽、暗管、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等均满足设计要求,对交接间、设备间的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必要时对接地电阻值进行复测。

2.设备安装

(1)机柜、机架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机柜、机架排列整齐,垂直偏差不大于3 mm;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损坏,漆饰完好,铭牌、标记清楚准确;机柜、机架、配线设备箱体、电缆桥架及线槽等设备的安装牢固,如有抗震要求,按抗震设计进行加固。

(2)信息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集合点配线模块安装位置和高度符合设计要求。信息插座安装在活动地板内或地面上时,固定在接线盒内;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具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接线盒盖面与地面平齐。

(3)电缆桥架及线槽位置符合施工设计图的要求,其位置偏差不大于50 mm;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大于2 mm;垂直偏差不大于3 mm;吊架和支架安装保持垂直,整齐牢固。

(4)安装机架、机柜、配线设备屏蔽层及金属管、线槽、缆线桥架使用的接地符合设计要求,就近接地,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三)办公自动化及公安管理信息系统施工方法

1.机架安装工艺

设备子架的安装:子架框安装时,将子架框先置于机架上,小心导入机架,到位后用螺钉、垫圈固定在机架上。后背需要安装插座时应对照图纸正确安装。

机盘的安装:机盘由面板、拔板器、印制板组成。印制板装有插头应与架后背上插座相对应。面板上有板名、固定螺钉、接口、指示灯。安装时必须先带上防静电手环,再检查机盘有无机械性损伤,在插入光接口板时,要特别注意不损伤光纤接口,要一一对应插入。

机架安装:机架、列架需按施工图抗震要求加固,为了使机柜站立牢固,上方应安装吊顶,即机柜上空加横梁或导轨与机柜进行机械连接。一般机架前至少留出1~1.5 m的距离,方便开门及维护;一排与另一排机架间距离不小于1 m;机架侧面与墙距离不小于0.8 m。

底座或导轨:底座上加绝缘垫片,膨胀螺栓加绝缘套。

2.终端安装工艺

桌椅主要是放置网管终端、方便维护用,一般桌子高度在80 cm左右,椅高在40 cm左右。机台位置安装正确,台列整齐,机台边缘应成一直线,相邻机台紧密靠拢,台面保持水平,衔接处应无明显高低不平现象。

3.电源线安装

电源线必须采用整段线料,中间无接头。直流电源线的成端接续连接牢固,接触良好,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符合设计要求。

机房的每路直流馈电线连同所接的列内电源线和机架引入线两端腾空时,用500 Ⅴ兆欧表测试正负线间和负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1 MΩ。

采用胶皮绝缘线作直流馈电线时,每对馈电线应保持平行,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红蓝标志;安装好的电源线末端必须有胶带等绝缘物封头,电缆剖头处必须用胶带和护套封扎。

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