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缝、变形缝防排水
隧道结构纵向施工缝采用“外侧内置橡胶止水条+中埋橡胶止水带”防水措施,环向拱墙及仰拱施工缝均采用“外贴橡胶止水带+中埋橡胶止水带”防水措施。
隧道变形缝采取“外贴橡胶止水带+中埋钢边止水带+内缘聚硫密封膏嵌缝+缝间聚苯板填充”防水措施。
(一)施工工艺流程
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包括钻钢筋孔、固定钢筋卡、固定止水带等环节,流程如图4-4-52。

图4-4-52 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方法及步骤
在施工缝位置(二次衬砌挡头板处),先施工外贴式止水带,施工完毕后,施工定型模板及固定中埋式止水带,固定定型模板后施工混凝土。
(三)施工要点
1.施工缝的设置与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
(1)边墙纵向施工缝不得留置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边墙的交接处,而应留置在电缆槽底以下20 cm处,且宜在水沟盖板底面以下的墙体上。
(2)当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 cm。
(3)设置止水条的环向施工缝,宜在端面预留浅槽,槽应平直,槽宽应比止水带宽1~2 mm,槽深应为止水条厚度的1/2。
(4)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时,应确保其位置准确、牢固可靠。
(5)施工中应保证背贴止水条或预设止水带的混凝土界面洁净。
2.变形缝的设置与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
(1)变形缝的位置、宽度、防水构造形成应符合设计要求。
(2)用于沉降的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30 mm,用于伸缩缝的变形缝的宽度宜小于此值,用于沉降的变形缝的允许沉降量差值不应大于30 mm。
(3)环境温度高于50℃处的变形缝,可采用2 mm厚的紫铜片或3 mm厚不锈钢等三金属止水带;
(4)变形缝的两侧应平整、清洁、无渗水。
(5)变形缝底应先设置与嵌缝材料无粘接能力的背衬材料或遇水膨胀止水条。
(6)变形缝嵌缝应密实。
3.止水带安装的位置与注意事项
(1)止水带埋设的位置宜按衬砌厚度的一半确定,其安装的径向位置,较设计允许偏差为±5 cm,安装的纵向位置允许偏离中心为±3 cm。
(2)止水带应与衬砌端头模板正交,以确保止水带安装方向和质量。
4.止水带的长度要求
止水带的长度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要求事先和生产厂家定制,尽量避免接头。当确需接头时,应采取搭接形式。如图4-4-53。

图4-4-53 止水带接头形式图
5.止水带的施工应符合的规定(图4-4-54)
(1)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时,应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靠,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

图4-4-54 中埋式止水带固定示意图
(2)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应利用附加钢筋、卡子、铁丝、模板等将止水带固定,宜采用专用钢筋套或扁钢固定。采用扁钢固定时,止水带端部应先用扁钢压紧,并将扁钢与结构内钢筋焊牢,固定扁钢用的螺栓间距宜为50 cm。
(3)中埋式止水带在转弯处应做成圆弧形,橡胶止水带的转交半径不应小于200 mm,钢边止水带不应小于300 mm,且转交半径应随止水带的宽度增大而相应加大。
(4)中埋式止水带应固定在挡头模板上,中埋式止水带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模应支撑牢固,严防漏浆。固定止水带时不能在止水带上穿孔打洞,不得损坏止水带本体部分,应防止止水带偏移,以免单侧缩短,影响止水效果。安装止水带时,沿衬砌环线每隔0.5~1.0 m,在端头模板上钻一个φ12 mm的钢筋孔,将预制的钢筋卡穿过挡头模板,内侧卡紧止水带的一半,另一半止水带平靠在挡头板上,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挡头板,将止水带拉直,然后弯钢筋卡紧止水带。浇筑另一端混凝土时应用箱型模板保护。
(5)止水带定位时,应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不得使橡胶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有扭结不展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正。